设置

关灯

第二百零一章 大风起时,岂能不落人头(中)(第3/5页)

    战场的一万人马,城下一旦出现某个千夫长麾下伤亡达到两百人至多三百人的紧急形势,无论战果大小,这支人马都要立即撤出战场,然后交由后方某位千夫长率兵火速顶替攻城。这虎视眈眈的一万人,如果在某处战场寻觅到机会,也被董卓赋予便宜行事的兵权,无需等到主帅营帐的军令,可以第一时间把兵力投入战场,那些心存侥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千夫长,由于错失良机,不等他们返回营地,就已经被南院大王派出一队董家骑军就地处决了两个,连累两名万夫长被降职为千夫长,其中一人戴罪立功,最终带领三百死士攻入虎头城城头,在杀死一名姓褚的北凉校尉后,为刘寄奴亲手斩杀,死在城头,尸体被北凉士卒用飞钩钉入脖子,悬挂于城墙之上,北莽收回那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后,董卓亲自将这位中线战场首位战死沙场的万夫长送入棺材,派人运回南朝。

    此时此刻,两支穿插在步军方阵中先行冲锋的游骑,在看到那抹快如奔雷的身影撞向中军步卒后,有精于骑射的骑卒在得到主将军令后,左右两侧几乎同时向中央空白地带抛射出一拨箭雨,哪怕几乎所有人骑卒都预判那人的奔速,没有射人,而是射向了那人的前方地带,但是他们仍是只见到一枝枝羽箭落在了那道白虹的身后,实在是太快了!

    两支骑军不再浪费囊中箭矢,继续前冲。

    徐凤年在前冲时,左手轻轻按在腰间刀柄上。从城头落在城前后,转瞬间就可以清晰看到中军步卒最前方的那一张张脸孔,清晨时分,那些清一色拎着盾牌的北莽蛮子大口大口吐着雾气,很多人正值壮年,也许很多年前就是久经战阵老于厮杀的北莽老卒,眼中也许仍有紧张,但没有丝毫初次上阵的那种茫然,这不奇怪,无论是以骑军对骑军的冲撞,还是以步对骑的重型步卒拒马阵,能够位于最前头的士卒,都是军中最为善战且敢死的一等精锐,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正是“赶死”二字而已。

    北凉守城,先弩后弓再弩,这三板斧,在葫芦口的卧弓城还是霞光城,就已经让北莽步卒吃足苦头。而那拨“先弩”之中,又按照弩的轻重之分,充满了层次感。床弩,大黄弩,蹶张弩,北凉边军三种最为著名的重弩,在细分为提弩、填弩和发弩三种职责弩手的操控下,一支支弩箭依次射出。

    在徐凤年突入北莽战阵之前,身后城头就有巨型床子连弩的弩箭激射而出,弦上绑有铁兜子,完全可以将一名骑军连人带马当场贯穿,弩箭大如枪,其中一根弩箭掠过徐凤年的头顶,射中一座移动对楼,直接穿透而出,带着楼内尸体血迹的巨大弩箭没有就此停止,落在对楼身后的步军大阵中,将一名误以为侥幸列阵在遮掩物后起码可以更晚些战死城下的士卒,连盾牌带胸膛一起射出大窟窿,恐怖的贯穿力,让那名士卒还来不及感受疼痛就彻底死绝。

    徐凤年刹那之间拔出凉刀。

    单人破阵!

    与徐凤年正面相对的北莽步卒第一线上,只见数名负责为身后弓箭手遮挡箭雨的士卒,“缓缓”提起盾牌。

    徐凤年一穿而过,北莽士卒的盾牌与身躯同时分为两半,向两侧飞去。

    在这条直线上,最前几排的盾牌手和稍后的弓箭手,无一例外都裂出一团血雾。

    而在直线附近的横向位置,不知为何,相比纵向上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