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六章 伟大与现实(第2/3页)

    “哦?这么富有啊?”

    “你们是外地人?”随车妇女问。

    李毅道:“是啊,去黄金铺乡办点事情。”

    “你们也是在外面做那种生意吧?”随车妇女问,语气明显不同,表现出一种紧张和警惕的表情。

    李毅笑道:“我们不是做生意的,听说黄金铺乡是绵州市最富有的乡,感到十分好奇,就想去瞧瞧。”

    “原来如此啊,吓死我了!”妇女道:“我还以为,你们也是跟他们一样,在外面做那种生意呢!”

    李毅奇道:“他们做的是什么生意?这么吓人吗?”

    “没什么,没什么!”妇女甩甩手,不跟李毅说下去了。

    李毅倒也没有在意,一路欣赏外面的乡村风光。

    西川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和红苕这四种,油菜也是一种主要农作物品种,但不属于主要粮食。

    西川盆地小麦播种期,于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中旬为宜;小麦大面积收获期为四月底到五月上旬。

    红苕播种期在春季种的一般夏季可收获,夏种的一般秋季可收获,秋种的一般冬季可收获。其中秋、冬两季为收获的旺季。

    这个季节,野外正是小麦和红苕遍地的时节。到处可以看到忙碌的农人。

    “绵州是个好地方啊!”梁凤平见李毅看得入神,便拉起话来。

    李毅道:“现在农业虽然发达,但农民的负担还是很重啊!一年到头在田地里忙活,却没有多少收获。这种付出和收入,是不成正比的。所以,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才不高,都想跑到外面去打工谋生。”

    梁凤平道:“田地里只能种出庄稼作物,庄稼作物的生长周期长,价格又便宜,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

    李毅道:“千百年来,农民都是依靠田地生存。田土,是农民最大的财富。现在我们要想改善农民的收入,还是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如何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大的价值,这是咱们政府要思考的事情。”

    梁凤平道:“你之前在柳林和江州工作时,推广的大棚和生态种养殖,我觉得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可以在绵州大力推广。”

    李毅道:“那种方法当然很好,但我在想,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更加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出更高的效益来?”

    梁凤平道:“更好的方法?李毅,你有什么想法?”

    李毅道:“梁老,你看,我们一路走来,这村庄里的房舍,是不是很稀?”

    梁凤平道:“农村里都是这个样子,有的村屋建在一起,是个大屋场,有的则散落在山脚河边,总体来说,都是十分分散的。农村地广人稀,不比城市,这建房也就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李毅道:“我有一个想法,如果把农村按照城镇的标准来建造,你说可以实现吗?”

    梁凤平一愣,问道:“乡村按照城镇的标准来建设?这怎么建设?城镇的人有工人,有收入来源,农民只有土地啊!”

    李毅道:“我的设想是,按乡、镇为单位,把这个乡镇的人口集中在镇上居住,这样一来,所有的土地资源都可以利用起来,用来开发利用,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农民从此可以从土地里解放出双手,告别过去那种生活方式,步入城乡一体化的崭新时代!……”

    梁凤平听得入了神,等李毅说完之后,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