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卷 第三十四章 李助的决心和气魄(第2/3页)

    入学了吗?”

    “没有。”柴满贵说:“现在学校都招满了人,都在推辞。不肯再接受人。”

    李毅说:“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把人招进去!这是死命令!哪家学校不听命令,你就查他们!一个区,小学那么多,总有些空房子,每个小学腾出一间教室来,能够容纳多少学生了?实在没有空房子的,就先把会议室给我撤了!腾出来,安排学生就近入学!”

    柴满贵说:“这个、这个,有些不妥吧?李助,我大致调查了一下,那些被学校拒收的农民工子女,大都学习底子薄,成绩差,又大都顽皮捣蛋,学校实在是不想收这些人。”

    李毅说:“圣人云:有教无类!他们身为教育工作者,不会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得吧?”

    柴满贵说:“李助,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确是个大难题,其实,这些农民工的家乡,都有学校,但他们就是不把孩子放在农村接受教育,一定要带进城里来。而城里现在的教学资源,本就紧张,哪里还有位置容纳他们入学啊?”

    李毅说:“人人都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力。”

    柴满贵说:“话是这么说,但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公平。学校要是真的容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那些在京城买了房子的子女,就会没有学位了,那对他们,就是不公平的了。”

    李毅说:“难道就不能一并解决吗?”

    柴满贵苦笑一声,说:“当然可以解决,那就是扩建校舍,或是新建学校。可是,现在京城之地,寸土寸金,下面的教育部门,哪有那么多的资金,去解决这个难题啊?”

    李毅沉吟道:“那不管怎么样,先把这部分记者反映了情况的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好再说吧!”

    柴满贵说:“李助,我和你一样的心思,也很想帮助这些可敬可爱的农民工兄弟,只是,只是……”

    “有话就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李毅沉声说。

    柴满贵嗫嚅了半天,还是不得不说:“李助,我以为,这个头不能开。”

    “哪个头不能开?”李毅反问。

    “就是容纳那些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头,不能开。”柴满贵说。

    “嘿!”李毅冷笑道:“这真是稀奇了!我叫你解决这个问题,你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反过来告诉我,不能让他们入学?这是为什么?”

    “李助,向媒体反映的,只是一部分农民工,解决这一部分人就学问题,当然并不难,每个学校的教室多加几张课桌,也就解决了。”

    “哼!”李毅的脸色,一下子就拉了下来,厉声问道:“这么说来,柴满贵同志,你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只是不想解决,对不对?”

    “不,不是这个意思。”柴满贵见李毅生气,不由得满头大汗,连忙说:“李助,请你听我说下去。”

    “你最好能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不然,有你好看!”李毅眉毛一扬。

    柴满贵说:“是这样的,解决这部分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这个先例一开,那就不得了啊!在京城工作的农民工那么多,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的同事子女都入了学,他们还不得都把自己的孩子从农村接过来?然后都找来媒体记者,进行反映,那时,咱们就真的要焦头烂额、束手无策了。”

    李毅说:“满贵同志,你看得可真够远的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