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四十四章 表侄(第2/3页)

    得见。若父亲明年到京后,科考顺利,说不得还能等到曾外祖母与表叔、表姑回程,再见一面。”张氏听了点头:“科举要紧。这回是真不巧了,若是我们就在京里,还能照看一二。别的不说,京中有名的学问大家,你表叔都是认得的,也曾向他们请教过,还与他们的学生子侄结交。我们家的明知书馆,也有许多举子前去借阅藏书。里头有许多前辈学子们的文章,多看了也能有所进益。若是侥幸能借到几位考官的文集,还能了解他们的喜好呢。不过这都是旁枝末节了,最要紧的是自己学好了功课。你回去跟你父亲说,安心赴考。我这就打发人送信回京,嘱咐家里人。你父亲遇到什么为难之事,只管到家里找人。缺了什么东西,也只管去要。科考要紧,他可千万别在这种小事上与我们客气。”许仕英恭敬应下了。赵琇在旁插嘴道:“明知书馆里确实有不少好书,但正月里再上京,路上花点时间,进京后安顿下来,到开春考试时也没剩几天功夫了。那点时间够看几本书呢?许多举子都是年前就上京住下备考的。许表哥怎的这么晚才去?许家自有宅子在京,本是极便利的呀?”许仕英连忙恭谨答道:“是父亲身体不甚强壮,祖父祖母和母亲担心他受不得风雪,因此让他过了年再启程。虽然去得晚了些,但赶在春闱前到是没问题的。”赵琇一听,就知道他还不明白提前去京城借明知书馆的书有多么重要。方才张氏都说得很明白了,可以事先了解考官的喜好,也可以多看一些名家著作,总能有所进益。不过许家本来就是书香名门,兴许许沛钊对自己的学问有足够的信心,她就不再多提了。倒是赵玮提了个建议:“正月再上京,确实来不及看什么书了。倒是我这里带了几本出来,都是我从李、易等多位先生处请教了功课,再自行整理的讲义,想来对许表哥还是有些用处的。我还有备份,不如就让仕英捎一份回去。若能对许表哥有所助益,我心里也会感到高兴。”赵琇就笑问赵玮:“哥哥出远门办公差。怎的还要带上功课讲义?”赵玮苦笑:“几位先生都十分关心我的功课,劝我就算不再往下考,也不能丢了学问。李先生还特地在我出发前叫了我去。布置了几篇文章让我去作呢。”张氏便道:“这方是正理。学无止境,怎能因为不考会试了,便荒废了学问呢?你又不是为了科举方才读书的,读书是为了明理。你年纪还轻,还有许多不懂的事,应当多学习,日后才能为朝廷出力。”赵玮正色应了。张氏又劝许仕英:“这也是你表叔的心意,你只管拿了去,回家就交给你父亲看。他看了就明白了。”许仕英不明白他们祖孙为何如此执着。但还是道了声谢,怎么说也是人家的好意。接下来他们又聊了一会儿家常,张氏还问了些许仕英弟妹的事,楼下来人报说。许崇伦要回去了。催促许仕英下甲板。张氏便命人捧好了礼物,小心将人送下去了,赵玮一路跟随。赵琇站在走廊窗户后,看着许家父子与赵玮道别后上了岸,便回来报给祖母知道。张氏叹了口气:“从前我就觉得,你表哥跟你姑父都太过板正了,几个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倒是活泼。不想几年不见。仕英也跟他祖父、父亲一般,老成得很。他们家教养孩子。真是严格啊。”赵琇想了想,道:“板正也没什么,只要不是读书读傻了就行。我看许仕英虽然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