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四十六章 无赖(第2/3页)

    

    米度之跑去茶馆里人多的地方。故意说赵玮的坏话,又听闻明知书馆的名声,特地跑到书馆大门口诉苦。可惜并没有什么用。明知书馆与建南侯府的名声好着呢,人家读书人都不爱搭理他。多说几句,人家打听得他的来历,知道是个因罪丢了官的,都看他不起。人人嘴上挂着忠君爱国、忠于职守的大道理,哪个要跟他这个没了前程的人为伍

    即使米度之祭出自己是建南侯亲舅舅的身份,也没几个人相信是赵玮做错了。反而因为米度之藏头露脸的故意在人前败坏赵玮的名声,别人都觉得他人品有问题,信不过。赵玮还不曾露脸呢,人人就帮着他指责起米度之来。后者是有苦无处诉,等回了家,家人都惊恐万分。原来是大理寺来人了,要为他的案子问些“从前遗漏了的地方”,还要搜索些什么被他“藏”了起来的“证据”。几个差役将他家租的院子搜得一团乱,摔了一地东西,凶神恶煞地又走了。米家人担心是他的案子有反复,都慌成一团,努力劝说他回老家去避一避。

    米度之心里清楚,赵玮如今就在刑部、大理寺泡着,若真是愿意给他脸面,大理寺的差役又怎敢找上门来难道赵玮对此一无所知看来这个外甥是真的恼了他。他不敢再造次,又不甘心就这么离开,便老老实实在小院住着,再不敢到外头乱说话,也不敢再上建南侯府的门了。

    当然,他并没有完全死心,心里想的是,总有一日能寻到机会,哄得外甥消了气,愿意帮他这个舅舅一把的。其实他求的也不多,只盼着能再做官就好,若能是个肥缺,那就更棒了。建南侯不是正得皇上重用么这对他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难道这点小忙,也不愿意帮舅舅么只要舅舅得了官,一定不会再来烦他

    米度之就抱着这样的心思,一直等呀等呀,直等到夏去秋来,江南发了潮灾,张氏与赵琇祖孙俩随广平王的船驾回了京城,他便又起了别的念头。他们母子俩当年都跟米氏的婆婆张氏打过交道,知道这是个脾气软和好说话的。就算赵玮心肠够硬,不肯帮舅舅一把,老亲家到张氏面前哭诉一番,难道张氏还能不帮忙么

    米度之又往建南侯府递了名帖,并且很有心计地将母亲米老太太的名帖另行投了去。他没料到,门房的人早得了赵玮吩咐,扣下了所有姓“米”的名帖,连姓葛的米老太太娘家姓氏和姓邹的米度之妻子娘家姓氏都不放过,另行禀报给赵玮,再决定要不要递到内院去。张氏与赵琇压根儿就不知道米度之一家到了京城。又怎会见他们

    米度之天天在家急得发慌,一边着急还一边骂人。早知道赵玮如此冷酷无情,他还不如回老家算了。如今在京城住了将近一年,手中的积蓄用得七七八八。再打不到建南侯府的秋风,他一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去此时想要回乡,路费也不够了,回了乡后,也不能坐吃山空呀。

    直到消息传开。说米家女儿马上就要嫁进建南侯府了,这门亲事是亲上作亲,李光地大学士做媒,建南侯为人毫不势利,凭他的身家人才,还愿意迎娶母亲娘家兄弟米省之的千金为妻,实在是难得云云。米度之一听就炸了,米省之算哪根葱论跟建南侯赵玮的血缘亲疏,米省之哪里比得上他米度之亲近

    如果赵玮是真有心要娶生母娘家的姑娘,那也该先轮着他的女儿米玉莲

    这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