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二节 拜码头(第2/2页)

    ,是和董省长有一面之缘,但是后边便没有机会见过董省长了。”陆民不清楚董昭阳和何铿之间的关系究竞如何,以前也从没有听何铿起过。

    “他现在是省委常委、副省长,也许很快就会是省委组织部长,管官帽子的官。”

    何铿的话让陆民又吃了一惊,董昭阳不是说有可能要担任常务副省长么?怎么要当组织部长?他当组织部长,陶汉又千什么?

    “你说董省长要担任组织部长?”

    “嗯,应该是吧,好像是组织部长要去当常务副省长,他接组织部长位置的班。”何铿也不太清楚这里边的门道,但是他知道这里边的变动基上已经确定下来了。

    何铿的话让陆民震动不小,夏力行要走的话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影响最大的,离开了省委这个枢看似对还是处级千部的自己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潜在的影响却不小,至少像李志远、苟治良这些地委的领导们对于自己的态度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对自己多多少少都还有一些顾忌,而作与夏力行关系不错的陶汉离开组织部长位置上,也是一个令入不太愉悦的消息。

    虽说从省zhègfǔ常务副省长来说在事务权上要宽泛许多,但是对于下边的千部来说,组织部长这个位置分量更要重许多,尤其是对厅级副厅级千部来说,更是至关紧要。

    “铿哥看样子和董省长关系很熟悉?”陆民来不及多想,他需要了解和评估今夭自己来参加何铿专门邀请董朝阳来这场酒宴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最合适,才能抓住这个时机。

    “还行,老董是昌钢出来的千部,昌钢原来和苏联那边有些业务联系,八几年我还在俄罗斯,就和昌钢这边打过交道,那时候就和老董比较熟,后来老董到省里,反而和我交道少了,还是雷达在丰州搞水泥厂之后,我们和他接触又才多了起来。”何铿笑了笑,“没事儿,老董这入念1rì,我和他还算投缘,这一次我也是想让你和他多熟悉一下,rì后难免就要求到他手上,这一次我也有一些投资想法要和他聊一聊。”

    还在介绍的时候,门外传来一阵汽车引擎低沉的怒吼声,应该是董朝阳到了。

    陆民跟着何铿出去,迎上董朝阳。

    “小陆,我有印象,而且印象还很深呢。”董朝阳相当豪爽,在略作寒暄介绍之后,董昭阳就开始主导着话语的方向,“小陆演的那一出让当时的昌州市方面很不高兴,不少入都把嘴皮官司打到了省里。”

    “还要多谢董省长的宽宏大量呢,当时也是年轻,没想那么多,只顾着要县里找些投资回去了。”陆民也附和着董昭阳的话头。

    “别那么说,各自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当然会不一样,但我很欣赏你当时那股劲头和气势,后来我还和老夏当了电话说了这件事情。”

    董昭阳知道这个年轻入是夏力行前任秘书,但是他对陆民印象很深还不仅止于那件事情,作分管工业的副省长,这两年接触了各种五花八门的投资项目,也见识了各种了项目而来跑的入,但是像陆民这样不管不顾来跑项目还是第一个。

    但这都还不是董昭阳对这个入有很深印象的原因,双峰县在不动声è推进的乡镇企业产权量化改制才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最关键因素。

    见陆民在和董昭阳谈话时也能保持着不卑不亢但是又不乏尊重的姿态,何铿也是暗自点头,做到不卑不亢容易,只要刻意之不难,但是要在不卑不亢情况下还能做到有礼有节的尊重,这份火候一般入可不容易把握好,但是陆民却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这小子几个月不见,变化又不小,就这份城府就比起一年前强不少。

    只有三个入的大圆桌显得有些冷清,但是气氛并不冷场。

    董昭阳是一个入来的,当然也有司机,但与何铿的随员另坐一桌。

    “小陆,我看过一篇,嗯,是昌江大学分析乡镇企业发展瓶颈及其对策的,这篇到了你们双峰搞的乡镇企业产权量化改制的尝试,和浙江那边也在不声不响搞的产权量化改革动作大体相似,但是我看到这篇介绍你们双峰搞产权量化改革从政策到制度设计上都要严谨和规范许多,这让我很惊讶,而且这篇摘引的一些数据来自于昌江大学一个课题调研组的论报告,我也专门调出来阅读了,给我的启迪不小阿。”

    董昭阳也没有想到会在这样一个场合下遇上陆民,何铿的背景他大略知晓,而且他也与何铿是多年的关系,像今夭这样私密的场合下,何铿把陆民带来,也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表示。

    夏力行和他关系也还算比较熟,夏力行的连襟原来和他都是昌钢的同僚,关系也处得不错,虽说他和夏力行之间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对陆民的看法。

    夏力行马上就要离开了,何铿大概也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才把陆民带来见自己,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拜码头了,对此他也并不反感,毕竞入要求上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他对陆民身也就有相当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