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46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2/6页)

    耕牧之所;转战之地,非耕桑之邑。宋军十万余众,浩浩荡荡而来,若不能迅速攻克夏州,其后勤压力马上就会凸现出来。

    潘美久经战阵,对后勤辎重的重要岂有不知之理,可是如今夏军溃败,正络绎撤出横山,逃向夏州一带,常言道兵败如山倒,此时正是奋起余勇追穷寇的时候,哪有时间再来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致坐失战机,让杨浩有时间集结乱兵,重新整编,站稳脚跟后,拉开架势在千里雪原上层层设防。

    何况辽国的态度暧昧不明。战机稍纵即逝,官家一次强似一次的催促更不是他所能承受的压力,因此潘美只能选择迅速挺进,穷追敌寇,他本想留下监军王继恩负责照料后勤,可是眼看大胜在即,那可是灭其国擒其君的无上功劳,王继恩哪肯留在后方,执意要与他一起挺进夏州城下,潘美无奈,便留下了两员稳健老练的心腹将领专司负责辎重,这才匆匆上路。

    夏国为撤退的军队提供了大量的马匹,因此退速甚快,宋军衔尾急追,两条腿终究赶不上四条腿的速度。不过夏军退得毫无章法,已很难对潘美的进攻形成有效的抵抗,一路追下去,接近夏州外围的时候,夏军才开始组织起了一些像样的阻击和偷袭,潘美明白对方的目的所在,所以不为所动,一俟击退敌兵绝不追击,只认准了一个夏州。

    夏州是夏国的都城。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座城池那么简单,不管是夏国皇帝被擒,亦或是夏国都城失陷,都不是刚刚立国的夏国所能承受的失败,杨浩不能离开夏州,夏州插翅难飞,他的目标自然只有一个夏州,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岂能不懂。

    潘美的大军赶到铁冶务时,才算是遇上了自横山失陷后夏州军真正意义上的抵抗,这是挺进夏州的门户,一处坚固的堡垒。攻下铁冶务,他便能直达夏州城下,潘美立即在铁冶务关隘之外扎下十里连营,各军轮番出战,开始rì以继夜一刻不停地攻打这座要塞。

    与此同时,潘美还命令后方加紧向前线运输粮草,并且集中麟府两州和宋军中的工匠,开始制造攻城器械。宋军是猝袭麟府得手的,潘美更是一路急行军,轻装从汴梁赶来,所以并未准备沉重的军械,一到麟府他就投入了横山争夺战,军匠们大多承担的是建造兵营和横山各处要塞的堡垒任务,此时才得以腾出手来制造巨型攻城器械。

    尽管有最熟练的工匠和充足的材料,第一批军械制造出来也需要最少半个月的时间,再运至夏州城下耗时更长,不过夏州是跑不了的,先打到夏州城下,把它围困起来,杨浩这个短命皇帝嘛,他自然可以慢慢地消遣。

    ※※※※※※※※※※※※※※※※※※※※※※※※※※※※※

    此时,夏州迁往兴州的最后一批物资和人员正在紧急地集结之中。其实杨浩早已有意把他的政治中心设在兴州,兴州就是历史上的西夏国都城兴庆府,西夏立国时还没打下河西诸州呢,那时夏州的重要政治作用更甚于现在的夏州,然而李元昊还是顶住了重重压力,把国都从夏州迁到了兴州,这里边自然是极重要原因的。

    正如杨浩在银州对文武重臣们所言,兴州的地理位置特别好,依贺兰山傍黄河水,周围不是天堑雄关,就是大阜大城,又紧挨着产出最多的粮食基地摊粮城,而且是在整个河西地区的中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