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1章 唯战而已(第2/3页)

     仅仅是片刻的后退,同样是混战,气势便完全不同了,李童二人的大军已形成了压着打的局面。

    这场战斗,在短暂的宋辽战争史上意义重大,在以后漫长的几百年中,宋国再也没有过这样完整的纯以骑兵力量与外敌对抗的战斗,这也是唯一的一次,也是全胜的一次,所以一直被以芦州演武堂为前身建立的大宋军事学院列为jīg典的骑战教例,是役宋辽双方许多的将领和表现杰出的士兵也因之永载史册。

    几百年后,在总结这一战役的一场教学课上,大宋演武堂资深教投花漫天先生对学生们是这样介绍的:

    “历史上,当时辽人称汉人为汉儿,汉人也如此自称,又过了几十年之后,汉儿在习惯上就只是辽籍汉人的专称了,为了区分南北汉人,宋国的人从那时起被称为汉人,辽国的汉人则称为汉儿,而当时尚没有这样的区分。因此陡然听到“汉儿必胜”的高呼声,辽军阵营中的汉家男儿尽管在感情上和心理上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辽人,还是在心理上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尤其是数万人齐声呐喊,那种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同为汉人血脉的北军汉人不由士气大挫。这一点,对李华庭的一万骑兵强行突入敌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心理战的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

    此外,当时辽军正处于保卫南京的大撤退途中,是于撤退途中发动局部反击,这种情形下他们应该采取的战术就是一击不中立即远遁,一旦形成正面决战的态势,对无心恋战的辽国士兵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威险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辽人再度犯了错误。

    第三点就是,当时我国东路军各部将领的共同统帅潘美将军及时回援,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军令通达,上下一体。而辽国当时有萧干、萧挞凛、韩匡嗣三位将领,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军队,三人的军阶或实际权力也大体不分高下,这就造成了各自为战,无法有效调动全军的情况,这也是在这场大会战中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我军将士上下一心,顽强作战的战斗作风,在此战中产生的作用也是勿庸质疑的。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容同学们忽略的,那就是意外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比如在这场战斗中,有一今后来官至我国驻交趾宣抚使的官员,当时还是一个小小校尉,名叫丁锋,丁锋此前是蜀中一个小小的盐丁,因为参加了童羽将军

    的义军,成为这支军队的一份子。

    他在战斗中负了伤,肠子都流了出来。他在不支落马后,随手拔出佩刀,折断了冲到面前的一匹战马的前腿,使得马上的敌军掉了下来,然后,丁锋就顺势一刀砍下了这个敌人的脑袋。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他一刀杀死的人居然是辽国燕王韩匡嗣。

    韩匡嗣,蓟州玉田人。其父韩知古六岁时被契丹人掳入契丹为奴,后做为家奴随女主人淳钦皇后陪嫁给了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成为一名宫奴。其子韩匡嗣,自幼好医学,皇后待之如子,后来便一步登天,历任太祖庙详稳官、上京留守、南京留守,摄枢密使、西南面招讨使、晋昌军节度使等。

    后来的辽国皇帝耶律贤体弱多病,而韩匡嗣医道高明,因此两人很早就建立了深厚的个人交情,同时耶律贤的皇后……咳……这个……就是与我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