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11章 欺人太甚(第2/4页)

    面临一个困难的局面。不过他相对好一点,受到棉花的减产。棉花价格上涨快速,但他在湖南还拥有大片的棉田,可以缓解工厂原料不足的境地。

    但大中华纱厂还是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上游原料供应价格上涨,而下游的织布厂收购价格一再降低,这让他夜不能寐。食之不香,整天都在因为工厂几乎没有利润而烦躁不安之中。

    想要解决眼下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另外开辟渠道。

    比如扩建织布厂,创建印染厂,然后完成销售渠道的拓展,完成产业升级。从最基本的纺纱,逐渐向更深层次的织布和印染行业开拓,但是钱……从哪里来?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也不是几十万就能解决的。

    拿民国面纱行业的巨头荣家来说,其申新纺织厂有9家分厂,主要生产基地在上海和汉口,产量占据民国本土纺织工业的五分之一。仅汉口的纺织生产基地就总投入600多万,仅汉口的工厂雇佣的工人就超过一万五千人。庞大的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才降低了成本,能够和日本和英国的纺织工业品竞争。并保持可观的利润,但除了荣家,仅有少数的本土纺织业工厂能够勉强维持在盈利的水平。

    聂云台想要的投资,至少不会少于荣家。可荣家筹集的资本并非简单的银行贷款,而是通过其他产业的补充,比如荣家控制着民国本土三分之一的面粉生产和销售。还有就是再上海的棉粮交易所,获得大量的农产品原料,加上股票交易所的发行,才筹集到了这么庞大的资金。

    聂云台想要这么做,简直没有可能。因为他手里只有纺织工厂,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充。

    在唯一的一个行业受到冲击之后,就捉襟见肘,一筹莫展。

    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后脑勺贴着沙发边缘的硬木,感觉脑袋凉爽了一些,但身体还是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还有饮酒之后口干舌燥的反应,让他反应有些迟钝。热乎乎的毛巾贴在脑袋上的时候,他舒服的低吟了一声,这才睁开眼睛。

    看到妻子担忧的眼神,他勉强露出了一点笑容:“我很好,睡一觉就精力十足。”

    “你都四十出头了,不是拼命的时候,再说家里也不缺钱,要是做生意不开心的话,就不要做了。”

    “哪里有那么简单,三四千工人眼巴巴地看着我呢?这可不是三四千张嘴巴,而是三四千个家庭,至少有一万多人靠着工厂吃饭。哪里说停就能停的?”

    聂云台出身尊贵,老爷子聂缉椝长期担任上海道台、安徽巡抚和浙江巡抚,在南方的势力根深蒂固,是含金量十足的官二代。这辈子就算是往死了糟蹋钱。这个家也败不完。而且还的外祖父是曾国藩,就曾老爷子的名头,走到哪里都得给聂大少一点面子。

    只不过这一次,聂云台的步子跨的大了一点,导致他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支持。

    当然。几家大银行他没有去找,主要是银行公会正在召开年会。而主角就是民国九家大银行唱主角,今年可能会有大陆银行加入其中,但相比起来,实力还会差一点。

    两家官方色彩浓郁的银行,‘国行’和‘交行’的贷款是拿不到的,也不会给商家贷款。北方的两家大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吞并了天津和燕京不少大小银行,实力暴涨。但投资南方银行的可能性不大。除了这些银行之外,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