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14章 太不小心了(第2/3页)

    方反感的行为,需要慎重的处理。可王学谦不这么想,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明白对方的无理要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个人的异想天开。

    柯立芝时期的美国政治,并没有对哈定政府的政策有所变化。

    孤立的美国外交政策,一直会延续到二战。

    这有欧洲各国对美国庞大资本的忌惮,也有美国自身的原因。麦金莱时期的美国政府,为什么会一连出现了两个对美国至关重要的政治人物?

    因为空间,美国没有发展的空间。

    麦金莱发动战争,西奥多罗斯福参与战争,最后美国获得了西班牙在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甚至远东大量的殖民地和海军基地。美国拥有了对参与全世界的战争局势的布局,从而让美国从一个美洲国家,一下子走上了世界舞台。

    古巴,中美州地区、菲律宾……这一切来的都是那么的玄妙和不可思议。

    可是美国的军事对外扩张的心思已经完全没有了,至少欧战吓坏了美国宝宝。死了几千万人打仗,对于一个人口刚刚破亿的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末世灾难。

    另外,战后连英法都排斥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作法,让美国政坛也渐渐的意识到,美国在美洲和亚太的扩张,彻底让英法等过开始忌惮美国的军事发展。

    孤立主义在美国政坛大行其道,成为共识。现在的美国可不是二战之后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美国在外交上处于被孤立的境地也不是什么秘密。这也是后来的美国,会大量的援助德国等欧洲国家,甚至帮助德国在三十年代完成现代工业改造,福特等公司为德国的汽车工厂升级换代,给予的帮助,是超乎德国人想象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总统特使洛奇并没有做错什么。站在国家的立场上,他的这种狗拿耗子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再给国家牟利。但却不符合美国现在的政治需求。

    王学谦压根就不担心在美国驻沪总领事馆的发怒,会给他带来不利的局面或者报复。

    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留美归国学子。

    从庚子赔款之后,美国主流社会都一直在寻找进入民国的机会和办法。可惜一直难以实现,英国人和日本人对美国在亚太的势力一直看的很紧。更不要说想要凭借外交影响到民国的政坛,这是几乎办不到的。于是美国的知识界就想出一个办法,返还《庚子赔款》中多余部分,甚至全部返还赔款。而这些钱只能有一个用途,教育,美国式的教育。

    通过民国国内最严酷的选拔。获得留学美国名校的机会,用不计成本的教育资源倾斜来对民国这一代人中最精英的一小部分人完成最优秀的的教育。等到这些回国的学子在民国获得足够的认同和社会地位之后,那么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

    那时候的民国政府,将是一个亲美的政府,美国人就不用再担心英国人的耀武扬威,日本认背地里的小动作。

    而王学谦的异军突起,完全出乎美国人的意外。

    在民国,留美归国的人才不少,可真正在民国政坛崭露头角的并不都。唐绍仪已经算是清廷的选派人员,当初的留美学童。可这位在政坛仅仅是昙花一现的角色。后来的顾维钧长期担任民国外交重要官员,如今的外交总长。可顾维钧的留美生涯,是自费的留学,没有感受到美国政府的诚意。

    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