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44章 理直气壮(第3/4页)

    谦能够代表政府吗?这倒是能够,他至少能够代表浙江、福建和上海三个地方的政府。可问题是他就算是代表了政府,也没有办法改变一个现实,民国的关税还在英国人的手里控制着。不改变这个结果,那么无从谈起税收上的支持,除非用政府补贴,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得不偿失。

    如果无法给英国商品增加附加税,民国的棉布绝对没有竞争优势。

    他总不能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让浙江的财政贴补纺织业这个无底洞吧?

    这种事情就算王学谦愿意,浙江的官员也不会同意。还不如在辖区减税,让老百姓多说几句好话呢?财政贴布纺织业?这又不是计划经济,全国一盘棋。说起来,王学谦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大军阀头子,他的心再大,也不能包容整个民国的百姓。再说了,纺织业也不是浙江的支柱产业,花自己的钱,便宜别人,这种事傻子都不见得愿意干啊!

    再说银行贷款,什么叫经营特点?

    什么叫优先发放?

    优先,并不是代表一定。贷款是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但同时风险极大的贷款是银行陷入资金短缺的红线。没有哪家银行会喜欢投资那些风险很大的企业,而纺织业的现状就是困难,极度的困难。国内无序竞争且不说,还要受到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工业国的倾销。实际上也不算是倾销,是英国和日本在民国建立工厂,通过招聘民国纺织工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这不仅仅是纺织业,很多行业以这种模式存在。

    就变成了民国工业一个奇怪的现状。

    市场是自己的,生产也是自己的,但是商品是人家的。

    所以,从王学谦口中说的漂亮话,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王学谦不相信,马寅初当然也不相信。可只要有人相信,就足够了。再说了,什么叫欺骗,那是用花言巧语将你兜里的东西变成我的东西,王学谦又没有准备从各位纺织业老板的兜里要好处,只不过说了几乎暖人心的话,在民国纺织业这个严冬之际,让那些深陷其中的老板们有一个心宽的机会而已。

    怎么说,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二十分钟之后,王学谦的讲话结束,现场的人很多,但还不至于掌声雷动的地步,可不少在外威风八面的大老板,都卖力地鼓掌不惜将手掌打的通红,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王学谦双手压了两下,掌声渐渐地小了一些,脸颊上有种潮红,用马寅初的话来说:这家伙难得有心虚的时候,少见。当然王学谦是绝对不会承认的,这是老马对老王的无耻污蔑,是最无耻的嫉妒和造谣。除此之外,现场有三个人,脸色有点异样。

    一个是聂云台,聂会长肯定是未来和王学谦利益绑定最密切的一个人。

    当然这种密切更多的是控制,王学谦原先的设想就是聂云台名下的纺织集团将来铁定是民国崛起的超级巨无霸。规模不会比荣家的申新纱厂小。作为局内人,核心人物,聂云台是对王学谦的计划接触最多的一个人。虽然不见得所有的计划都参与,但他至少知道一大半。所以,他就算是表现出兴高采烈的样子,如果盯着他的眼神看,却会发现异常的平静。

    张謇就不说了,他老人家终于见识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尴尬’。

    还有一个人,对王学谦的说法有点疑惑。显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