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81章 表决心成功(第3/4页)

    将自己想好,结合地区优势的合作项目拿到秘书处来,让陈布雷统一递交给我。”

    “我会详细地看各位的报告,并给予相应的答复。但是有一点我要重申,建设电厂需要在政府规划内建设,因为浙江没有煤矿,铁路运输的压力逐步递增的情况下,内陆地区想要建设电厂就不得不靠后。重点在几个重要的工业城市建设,必要的情况下,架设电线设备输送,可以大大缓解运输的压力。”

    ……

    王学谦说了很多,关键的一点就是量力而为。

    杜月笙在会议最后的时候,还真拿出一份计划书交给王学谦。

    王学谦温和一笑:“月笙,我没有时间看,会场上简单扼要的说一下内容。”

    “这是政府同仁群策群力……”

    杜月笙说道这里的时候,心头激动不已。或许别人感觉不到,杜月笙却非常清晰的能够感受到王学谦改变对他的称呼,从杜先生,到杜老板,到现在的月笙。直到刚才,王学谦才把他当成了自己人看待。

    杨度的这份计划书送的太及时了。内容很多,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页,杜月笙在路上记了不少,可还是记不住太多的东西。毕竟是喝过洋墨水的杨度,眼界足够宽。尤其是他能够从王学谦的一贯作风中找到切入点,知道这位的喜好,并应景地写了这份计划书。

    内容包括,运输业、制造业、仪表仪器等领域……包括很广泛。但是核心内容却是拆分江南制造局。

    上海工业,在民国政府手中的,能够数的上的也就只有制造局了。整个制造局几乎包括整个老城区周围的大片区域。包括众多工厂,几乎涵盖了机器制造、机械加工、兵工厂、造船厂……在原本的规划之中,也就是李鸿章时代,制造局是作为工业典型来捧起来的,集合了两江大量的人力财力,甚至动用国库的资金搭建了框架。

    可是整个制造局过于臃肿,人浮于事的事情很常见。杨度的计划就是拆分制造局,将兵工厂独立拿出来。

    然后将船厂,机器制造厂改建成为发动机制造厂……用于民用,别的不用说,就是一点,让工厂和工人都做事,不能继续吃政府财政。而且,因为长期缺乏足够的资金,制造局除了兵工厂之外,其他工厂都面临着大量人才流失,很多人看不到希望,就离开了制造局。尤其是盛宣怀死后,整个制造局面临分崩离析的状况,很多工厂徒有其表,机器都快生锈了,也没人管。可不久之前,政府收回了制造局的管理权之后,发现了这些问题。

    杨度虽然不懂经营,但是他懂政务,他明白一个道理,做生意和做事一个道理,人要围着事转,才能红火。

    这是大手笔,普通人根本就想不到,想到了也不敢对制造局下手。因为根本玩不转,也玩不转。王学谦以前没有时间去兼顾制造局的问题,不过杜月笙提出来了,觉得还真的提起了兴趣来。浙军在宁波建有兵工厂,并不依赖于制造局。

    实际上,制造局的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并不好,至少已经落后欧洲一到两代。

    可武器不好,弹药还是好的,在民国还是很畅销的。

    所以,制造局内只有兵工厂还能挣钱,也就是兵工厂养着制造局这个庞大而臃肿的机构。杜月笙一经提出,立刻就开拓了思路,有点侃侃而谈的意思:“在资金方面,银行贷款一部分,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