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49章 国债报销理念(第2/4页)

    会和王郅隆说,因为他还没有这个资格知道这些。

    或许,等到段祺瑞觉得机会来了的时候。才会拿出那笔巨款,到时候王郅隆才有可能知道一些内幕。这么看来,王郅隆也挺可悲的,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他一心为了‘皖系’奔波,给段祺瑞效忠。可惜,老段还不信任他。

    想到这些,王学谦心中的不快也就消散了不少,不过他也不会因此会对好王郅隆好脸色,反而对张镇芳点了点头,说:“商场未谋利,先求保本。这是一个商社,长久经营下去的先决条件。说白了,银行业也是如此,先不要看眼前的生意能够带来多大的好处,而是先看风险有多大。”

    “不错,子高所言甚是。”

    交行的人不在,以宋汉章为首的‘国行’人单势孤,他们是属于国家控股的银行,自然没有普通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但是其他银行都是商业银行,就算是总经理,也不能一意孤行,要为整个董事会负责。

    王学谦的话虽然不是高深的道理,但是在众人的心目中是极有位置的,他继续说:“中央政府没钱,就需要向地方政府摊派……如果地方政府也没钱,或者把征收来的税收花到了别处,那么对于民国的财政来说,将步入一个死循环,没钱可用。当然还有一条路,只是要背负坏名声。”

    谁都知道这个‘坏名声’是什么意思,民国在租界内的言论相对自由,换句话来说,在租界内,骂谁都可以,就不能骂洋人。但是在租界外,洋人也是可以骂的。

    所以,变成了一个奇怪的舆论圈。

    需要骂民国政府的,就去租界内发行的报纸;需要吗洋人的,只要离开租界……

    晚晴腐朽,至少地方税收还能收起来,要不然慈禧怎么能修得起颐和园,修的起她的陵寝?

    可是民国,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一点面子都不会给,至少袁世凯死后就是这幅样子。段祺瑞输掉直皖战争,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方根本就不向中央政府输送税收。靠着借款和少数几个赋税区域,想要维持一个庞大的官僚、军队体系,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曹锟上台之后,这样的局面也没有改变多少。

    各地的督军不给总统面子,曹锟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在直隶地区,除了河北,曹锟的控制力也不强。河南的赵倜、山东督军田中玉,都不是那么好相与的人。

    原先曹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只要给自己的嫡系部队弄点钱,人生就美满了。可现在。他已经是大总统了,名义上跟随直系的军队将领们,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等着曹锟发军饷。当然他们也自己会想办法,只不过按照惯例,自己弄来的钱,多半要落入自己的口袋。

    曹锟被逼急了,只能先在国内省份摊派。

    这条路。就算是不是从政的人也知道,是没有油水的。至少对于曹锟来说是如此。

    而直隶省。因为曹锟竞选,卖官鬻爵,几乎每一个地方官都被敲诈了一番,再想要搜刮,就该民变了。曹锟多半也不敢逼迫的太紧,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看,那么留给曹锟的只能是另外一条路。

    也是王学谦刚刚说的,唯一的办法,需要背负坏名声的办法。

    张嘉璈是‘国行’的副总经理。在‘国行’内部是年轻的少壮派。他倒不是故意拆人台,而是出于他对曹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