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50章 磨刀霍霍(第2/4页)

    数的情况是燕京的中央政府被闹腾的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了这么一个办法。让金城银行、盐业银行等包销债券。数目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

    一来,这种生意不常有。打个比方来说,燕京的教育部,按照民国成立之后兴办教育的规划,建立八所高水准的大学。但是教育部穷的别说教育基金了,就是教授的工资都想赖账。而高官们,也不当回事。不过是几个穷酸吗?

    历史教育了官僚们,欠谁的钱都可以,就是不能欠文人的钱。

    而且还是落魄文人的工资。

    教授们,拉着横幅,等着外国友人来的时候,外出游行一圈,什么麻烦都没有,就是让政府没面子。接着报纸上长篇累牍的骂政府,骂高官。在斗争中吸取经验之后的政府要员们,在斗争中积累经验,到后来就很少欠教授们的工资了。

    二来,银行包销政府债券,尤其是民国政府的债券,卖出去的可能性很小,只能自己吃进,平添了很大的风险。

    民国的政坛,睡一觉就变天了的事也不是没有过,上任说过的话,到下一任不算数了,怎么办?只能是打水漂。唯一的好处就是和政府高层搞好了关系,在其他生意上还能找补回来。

    等于是变相的给政府解决临时的难题,然后政府念着你的好,是时候的给点好处。

    这种债券,说白了更像是政治献金,反而脱离了债券的本质。

    而王学谦的建议,就算是如张镇芳,在北方银行界执掌大旗的人物,都是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座金灿灿的金山。耀眼的光芒是那么的可爱,迷人,让人不能自拔。

    唯一让张镇芳可惜的是,第一刀和他没关系。就是他没办法成为主事之人,长叹一口气:“盐业银行在北方的业务虽然很广泛,资本也充足,也有包销政府债券的经验……”

    “张公,你就不能说点实在的吗?”着急的是王桂林,大陆银行的股东,袁世凯当政的时候,他是江南省警察厅厅长,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不过在张镇芳的眼中,警察厅长?好大的官啊!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屁,张镇芳可是做过直隶总督,河南督军的政坛名宿,哪里会对一个小小的警察厅长另眼相看?

    “子高,你觉得把握有几成?”

    张镇芳却轻蔑的擤了擤鼻,没搭理王桂林,反而扭头询问起了王学谦。

    王桂林对此也毫不在意,没来由的笑了笑。其实没人关注他,大家都关心的是到底这生意能做成功吗?

    如果这次包销国债成功。那么就不是一两百万的生意,而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生意,如果张作霖再给力一点。奉军和直系死磕起来,说不定银行公会把持民国的财政也不是奢望。只不过这么大的生意,单独靠着一家银行是吃不下来的,就算是几家大银行,也不可能一口吃下来。只能分出一部分好处,免得吃撑着。

    作为方案的倡议者,王学谦也是有准备的,他早就有了充分数据分析,而且还让经济研究所做了一个可行性的计划书,装订好之后就放在陈布雷的身上。

    “布雷,把计划书拿出来!”

    乘着陈布雷发放油印好的计划书,王学谦预留了十几分钟,给大家消化的时间,这才开口道:“一年收益超过三成。比农村的高利贷稍微低一点……”

    “丝……已经不低了。”

    现场,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