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68章 【找帮手】(第2/3页)

    执的以为,他是跟随了孙中山。

    其实他这种做法,在帮派中,也没有什么。当年的天地会,就是在崇正皇帝的灵位前起誓言,说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豪言壮语。至于早在煤山上吊死的崇正皇帝,是否人这些大明最后的‘忠臣’,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王亚樵追随孙中山革命的那几年里,积极性很高,但是结果都好像不太好。他好像传染了孙中山的倒霉劲,前途未卜不说,还屡屡被通缉,时间长了,他也非常困惑,自己什么正经事都没干,光忙活着‘跑路’了。

    草根阶层的王亚樵,根本不可能像‘国党’的高层人物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去日本避祸。他只能逃到上海。上海好啊,洋人的地盘,至少安徽的军阀是奈何不了他了,去年他又犯事了,逃到了上海。在上海无所事事的时候,接过了‘安徽旅沪同乡会’会长的职务。

    从字面上看,这个‘安徽旅沪同乡会’怎么看也看不出来,这是一个高大上的组织。反而处处透着落败,不重要,被轻视的感觉,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子寒酸气。连一个正经的会所都没有,连丐帮都又土地庙当道场,同乡会却像是一个地下组织,只知道有这么一个组织,却压根在上海滩找不到同乡会的办公地址。

    相比‘皖商会馆’、‘徽商会馆’、‘盐商会馆’这些组织,雕梁画栋的门楼,九转幽静的回廊,院子是一间包着一间,进出的都是汽车美女,一个个光鲜亮丽。

    反倒是同乡会,往来的都是打折布丁的苦哈哈。

    同样是民间组织,也是要分三六九等的,而‘安徽旅沪同乡会’正好是处于末流的九等。参加都是从安徽来上海打工的穷苦老百姓,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农民工。

    不过性格豪爽的王亚樵并不在意,在他的东奔西走之下,同乡会的成员很快突破了十万之数。这个数字,已经差不多和在上海滩混迹的青帮的总人数相当了。

    人是够多了,但王亚樵再一次犯迷糊了,能办的事实在太少。整天把他这个精力旺盛的精壮闲的牙花子疼。

    用后世的同乡会活动就能看出来,同乡会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一般组织的活动也是让王亚樵打不起兴趣来,组织一个茶话会,要是在后世,还能弄一点瓜子,花生之类的小吃,来自于同一个地方的老乡聚集在一起。唠嗑。可是安徽实在太大了,皖南的口音和皖北的口音不同,皖北的口音也分好几种,至少靠近大别山的方言同合肥的方言区别就很大。大家在一起,也说不上话。

    即便是茶话会,说需要的费用,虽然低廉,但也是要钱的。都是穷苦工人出身,茶叶倒是能弄一些‘高末’什么的糊弄,但是瓜子、花生是绝对舍不得吃的。

    一来二去的。王亚樵也是兴趣索然。感觉自己虽然成为十万帮众的首领,但却是连丐帮帮主都不如,没找到社会责任感。

    但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终于在这一天,他等来了机会,过年对于农民工来说,是一个非常神圣而又无法避免的节日。很多资本家都会在这一天将工人的工资结算清楚,好让手下的工人过节。但是有几个安徽劳工遇到了黑心资本家,不但没有结算清当年的工资。还把讨要薪资的工人给打了。

    嫉恶如仇的王亚樵果然坐不住了,他用了一个符合他出身的极端做法,‘匹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