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69章 【原材料战争】(第3/3页)

    看着自己的市场被一点点的蚕丝。

    反倒是工业是最不容易收到波及的。

    民国时期,上海的工业体系还非常薄弱,除了少数的军工和洋务运动时期留下来的机器制造业之外。作为支柱产业的主要是纺织行业和面粉加工行业。几乎没有任何重工业是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里的,而且规模说起来很大,其实都不算太大。

    船小好调头,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对于纺织业和面粉行业来说,价格越来越高的原材料的牵制,本来就让这两个行业举步维艰。

    就是没有英国人的压力,民族纺织行业将注定要走下坡路。

    而掌握了原材料的投机者也好,乡党也罢,都无一例外的成为这段时间纺织行业准对的目标,这些人不剪除,对于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将成为最大的威胁。实际上,这些人已经成了行业的蠹虫,甚至比这还要可恶。因为这些对自己人恶意太高棉花收购价格的囤积商,对于整个民族纺织工业的最大对手,日本工厂却不敢加以太高价格。

    但是对付这些人也好办,在钱庄出现之后,囤积商人没有一个不靠借贷钱庄,甚至银行来维持其庞大的资金周转的。

    只要卡主钱一途,留给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下乡收取原材料的供货渠道,各种运输通道,都需要重新规划。纺织商会当然想把这个控制着自己命脉的东西掌握在手中,尤其是在吃够了苦头之后。要知道,连拥有0万亩棉花屯田的大生纱厂,也因为这些囤积商人的蚕食,在南通的主厂区,部分机器已经停下来了。

    所以,顾维钧民表示他要把谈判时间可能会拖上很长一段时间,商会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对的声音。

    千头万绪不过是其一,而这次罢工和罢市,对于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又是其二。

    即便作为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聂云台,对于在会场发生的情况忧心忡忡,但也不会催促顾维钧尽快和英国人达成共识。因为他不仅仅是上海总商会的会长,也是上海最大的纺织厂——恒丰纺织公司的老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