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19章 少帅拜师 下(第2/4页)

    俄国在东北的利益越来越小。短期内就能解决,实现邦交正常化。而日本绝对不会甘心失去东三省的实际利益。肯定会挑唆那些失意之人,难免会出现民心不稳等社会问题,引起恐慌。一旦开展,仅东三省恐怕难有胜算。”

    ……

    张学良在徐世昌不断地示意下,说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可徐世昌翻来覆去就一句话:继续说。让他郁闷的差点跳起来喊冤:“我就知道这么多!”

    等到张学良搜肠刮肚之后,沉默下来,徐世昌才睁开眼睛,眼神宛如鹰隼一般锐利,透着精光,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个六十多岁老人的眼神。而徐世昌开口的第一句,就让张学良有些惊慌失措:“眼下的局面,我也是有些责任的。”

    徐世昌说这些话,是有替代盟友揽过的嫌疑,当然也可能是故意为之。

    一两句话是无法磨灭他在民国政坛的功绩的,袁世凯能够登上大总统的宝座,都是他在后背的谋划。尤其是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将孙大先生的功劳弱化,不得不让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就可见他的深谋远虑。

    只是民国国运不佳,也错不在他的身上。

    袁世凯,段祺瑞都是一意孤行的主,特别有主意的人,他们怎么会是听劝的人?

    出卖东三省权益,也就是从这两人开始的。徐世昌最多就是没有据理力争而已,民国成立之初,他拒绝袁世凯的提名,出任总理。而是因为自己是清廷旧臣,闲赋在家,数次招揽都被拒绝,在满清贵族、清朝的遗老遗少的心目中,着实获得了不少的好感。

    他上台,也是继黎元洪和冯国璋之后了,那时候的国运已经堪忧,民国内外交困,段祺瑞无力回天。

    说有责任,是因为徐世昌在民国建立之初,建议袁世凯订立的国策,被袁世凯篡改了,说是不得已为之,但从内心深处,徐世昌是非常看重国家主权的。

    想起过往,徐世昌也不禁感慨,就算是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民国也不见得比清朝好多少,甚至内乱更多了。所以思绪有些混乱,回忆过往,也是患得患失。

    徐世昌患得患失不要紧,可把张学良给晾在一边难受的不得了,可他又不敢打断徐世昌的回忆,只能干等。好在徐世昌还知道书房里有一个故人的晚辈站着。长叹一口气道:“这些话都是你想到的?”

    张学良挣扎了一下,他非常想说:‘是’。可问题是,如果徐世昌继续问一些刁钻的问题。非把他给问歇菜了不可。只好摇头道:“其实是一位兄长的点拨……不过汉卿的拜师的诚意是真实的,丝毫没有打折扣的意思。只是汉卿羡慕大学。但愿有生之年能够在大学感受一下文化氛围。”

    “比你年纪如何?”

    “虚长几岁。”张学良如实回答。

    “不到而立之年,就有如此见识,为什么不去请他辅佐你父亲,而来请我?”徐世昌问道。

    张学良只有苦笑,请王学谦的难度一点也不比请徐世昌小,甚至要大的多。毕竟王学谦是浙江督军,要是张作霖能够获得王学谦的辅佐,张家必须要成为民国的主人。也就是说张作霖必须是大总统,否则一点希望都没有。只是执政民国,估计连张作霖都没有信心,他的奉军被吴佩孚修理惨了,争霸天下这个打算,还是缓一缓吧!

    而徐世昌毕竟是退隐在家,至少还有一点希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