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23章 【福州兵变】(第2/3页)

    的同学,从始至终都打一些默契仗,糊弄一下王占元。不过赵恒锡是个聪明人,他觉得迎合吴佩孚,会让他更安稳一些,于是在去年,公开反对孙大先生的临时大总统的合法地位。

    还有唐继尧,占据云南多年,一直是孙大先生的拥趸。

    川军将领刘存厚,过着天高皇帝远的舒坦日子。

    李烈钧等人也是同期的陆军士官生,不过跟着孙大先生,小子日过得有点颠沛流离的样子,好不凄惨。

    而在福建,孙传芳也有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校友、学弟……这些人足够让他日渐膨胀的野心在福建生根发芽。唯一让他有点难以下手的是,李厚基的身份,他是‘皖系’的叛将,燕京方面并没有想过要动他的位置。

    而驱逐李厚基和兵谏软禁完全是两回事。

    李厚基虽说统兵的本事差强人意一点,但毕竟他资格老,在北洋之中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就像是王怀庆,这位的性格绝对不适合当将军,更不要说是燕京的卫戍司令了。他的个人爱好,更适合去山西,阎锡山的麾下,当一个整天和农田打交道的村长。

    政治有多种多样的手段,比如段祺瑞时期的强势,袁世凯时期的压制,但是北洋的指挥棒落到了曹锟的手里,这位的手段却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捏着鼻子认了。

    谁也不要打扰他光大曹家的门楣,除此之外,不要去打扰他。

    至于捞钱,当上了大总统的曹锟也渐渐的改变了策略,因为曹家的经济权已经不在他手里,庞大的产业都在胞弟曹锐的手中,而曹锐的亲儿子过继给了曹锟当嗣子,可是很不幸的是,曹锟却在五十多岁的时候,一下子生养了两个亲儿子……

    于是乎,曹家也不太安生。

    而曹锟将军事方面的人物都一股脑的让吴佩孚看着办,而政务方面,他倒是从善如流,只要是手下提出的建议,他都认可,都认同,但绝对不能让他麻烦。

    孙传芳入闽的建议,正是吴佩孚提出来的。

    一来,福建南方的叛变确实很厉害,给地的军队都不听号令,李厚基就是想平叛也没有这个本事;其次,就是李厚基已经开始为了退休的养老金做准备,政绩什么的都是过眼云烟,他根本就不在乎,他要实实在在的东西,横征暴敛就成了李厚基在福建的施政纲领;第三,他感受到了威胁。

    吴佩孚指挥不动王学谦,想要从江西打到江苏也不容易。而卢永祥干脆就放弃了苏北粮仓,靠着上海码头的部分税收,加上江南的富庶税收,小日子过的飞起来。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

    成了直系眼中最大的威胁,加上段祺瑞的联合南北,围困直系的策略,让吴佩孚不由的担心。一旦下一次直奉大战开战之际,卢永祥在江苏起兵北上会怎么样?

    加上浙江也是属于这样的情况。李厚基这个在王学谦的手中差点全军覆灭的将军,自然是要被舍弃的。

    可眼下舍弃的话,太仓促了一点,这是吴佩孚的心思,或许还有一个心思,就是孙传芳才到福建一年不到,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当福建的督军,将来随着地位的提高,直系还能控制得了孙传芳吗?

    统兵将领是不怕的,比如冯玉祥。当旅长、当师长的时候,只要断了他的军饷和粮饷,他的部队再能打也要歇菜。但等到冯玉祥拿下了西北的地盘,成了西北王之后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