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02章 万民哀叹(第2/3页)

    其他考房的考生。避免此文异象影响其余考生,但是。却不影响异象的力量向考房之外延伸。

    在方运书写的过程中,考房之外的考官和京城之内所有高文位的读书人陆续扭头看向考房,许多人面露喜色。

    “才气涌动如此之烈,至少是镇国之文!”

    “怕又是方镇国的杰作。”

    “等等,这才气的气息还在上升,再等等……”

    《阿房宫赋》乃是杜牧名篇,而杜牧与李商隐在诗人中并称“小李杜”,单论诗才,杜牧不如晚唐第一诗人李商隐,但杜牧诗中多有褒贬时政,其中的忧国忧民与济世之才则要超出李商隐。

    杜牧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事理论家,他曾为《孙子兵法》作注,位列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三大名家之一,与真正的军事家曹操同列。

    此篇《阿房宫赋》内不仅蕴含一位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位军事理论家的学问,更兼一位忧国忧民的臣子之心。

    此篇散文先写阿房宫之华丽,再写宫中之人的奢华,第三段则开始议论秦朝之过,而在最后一段,则表达出自身的观点,爱民。并以此来警示当时和后世的统治者,不要只顾自己享乐而忽视天下百姓,否则必然重蹈覆辙。

    《阿房宫赋》紧扣“秦之亡”的主题,阐发“戒除骄奢、勤政爱民”之思想,乃是不可多得的赋体散文,在后世的评价中甚至超过汉代辞赋四大家之作。

    就在《阿房宫赋》成文几十年后,大唐轰然倒塌。

    在方运写完前三段的时候,纸张悄然浮起,纸悬于空,形成一种异象。

    在方运写完最后一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点睛之笔后,一个珠圆玉润的声音开始诵读《阿房宫赋》,形成第二种异象,声传万里。

    万里之内的所有人放下手中的事,静静地聆听,哪怕是那些不识字的人,也恭恭敬敬地对待。

    左相柳山原本坐于书房,与对面的计知白一同读书,静等月树神罚的结果。

    但是,在《阿房宫赋》声传万里后,柳山轻叹一声,缓缓起身。

    柳山终究是一位读书人。

    计知白也急忙跟着起立,虽然他心中有一万个不愿,却明白自己必须要站起来。

    “又是一篇传天下。”计知白小声嘀咕。

    柳山缓缓道:“不愧是方镇国。已然看出世家之患。即使外有妖蛮,世家多年的积弊依然难以改正,虽然离穷奢极欲尚有差距。但可说挥霍无度。此文明指秦朝,实指少数世家。”

    计知白心道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蒙家,蒙家在前些年横征暴敛,抢夺各家宝物,可现如今却被迫交出所有赃物,势力龟缩。至于其他世家虽不如蒙家过分,也有许多子弟顽劣骄奢却无人可制。

    计知白道:“他说是‘爱民’,也是警告世家要爱惜寒门子弟,恐怕。也有抱怨众圣世家没有全力救他之意。”

    “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此篇遗憾是有,感慨是有,甚至还有讥讽,但绝无抱怨。”

    “恩师说的是。”

    突然,天空传来纷纷叹息声,少数叹息中竟然带着哭音。

    “不好!”柳山面色大变,伸手从含湖贝中拿出一篇金光灿灿的大儒真文,急忙注入才气,就见大儒真文的金光笼罩整间屋子。

    计知白面色惨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