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八节 风景(第3/3页)

    该是粒子剧烈碰撞之下的结果,要么等于“1”,或者干脆等于“0”。

    年轻人都喜欢表现。特立独行或者天马行空的思维,往往可以获得导师的青睐,在毕业的时候,得到一封评价优秀的推荐信。

    但瓦斯勒却从不这样认为。他的思维近乎岩石一样顽固————天才,那只是对待事物在极高程度上的特殊表现。如果把整个世界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那么其余的另外两部分,只需要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甚至是枯燥乏味的海量基础训练。尤其是在作业当中,你可以提出两种以上,或者更多的解答方法。但其中必须含有被公开认同的最佳选择。一味创新求奇,却没有脚踏实地积累足够的理论基础,永远也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足够毕业的分数。

    合拢刚刚批阅完的一本作业,瓦斯勒教授习惯性地揉了揉太阳穴,从书桌旁边拿起另外一本摆在面前。除了封皮上的院系名称和班级学号,还有略带潦草,却不失古代书法美感的“赵毅”两个字。

    这是很普通的一份作业。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大量列举数据,也没有第二、第三,乃至更多用于表明作业主人聪明智慧的更多解法。只有详细且按部就班的公式和列表,简单明了的微积分解法,符合物理基本常识的零部件组合方式。

    教授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他布置的这些题目,本来就不需要繁琐复杂的诸多解题过程。其目的,就是为了考验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毕竟,在现阶段,这是年轻人们最为欠缺的部分。

    钢笔,在页末最下角划上一个鲜红的“a”字符号。瓦斯勒慢慢翻开作业的图解部分。他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顺手端起摆在旁边,已经放凉的咖啡。一边轻抿,目光却没有离开线条精细的图纸。频频点头,显然对这份作业非常满意。就在教授拿起钢笔,正准备在图解下方划上另外一个红“a”的同时,脸色却猛然一变,甚至就连身体也忍不住颤抖起来。他急忙放下咖啡,急迫地抓起图纸凑到灯下细看。这种剧烈的动作实在太过突然,以至于他根本没有注意,手臂什么时候碰撞到桌子上已经批改完的作业堆,所有东西全部“哗啦”一声被扫落地面,混乱不堪。

    更新[  ]最快[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