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大结局(第4/5页)

    向履职黄鹤市的最后年。中枢召开了十四大,在这次换届上,五人组变作了七人组。

    薛安远毫无疑问,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跃,入主了七人组。

    许子干也消化了振华首长的余荫,进入七人组,出任政协一号,时年六十五岁。

    安在海也卸任京城一号。担任纪委一号,执掌党鞭。

    冯京也成功入局。担任津门一号。

    五年后,大召开,也正是薛向在岭南履职的第五个年头,因为其在岭南无与伦比的执政成绩,薛向成功入局,时年三十七岁!

    这也是薛向在仕途生涯,头一次完成对老对手江朝天的赶超。

    大上,四十一岁的江朝天,不过转任明珠市政府一号三年,政绩虽然显著,底蕴未足。

    而薛向则厚积薄发,终于完成了逆天翻盘。

    值得一提的是,大召开前夕,老首长与世长辞,唯一让薛向稍稍宽慰的是,老首长见证了港岛回归,弥补了上一世的巨大缺憾。

    老首长辞世前夕,回光返照,精神矍铄,召集了仅存的三五位元老,密谈数个钟头,至于谈论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谈罢,老首长便嘱咐南方同志召唤薛向前来,薛向方随南方同志跨入门来,老首长抬了抬手指,便再没了呼吸。

    一代伟人,阖然长逝!

    又一年,政局班子微调,薛向由岭南一号调任中zu部部长,兼任中枢党校常务副校长。

    任命由国家电视台播出的那一刹那,西方主要媒体,同一时间列出了同样的头版头条——下一个东方巨人!

    薛向主政组部期间,对组织的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致命一刀便是,市一级以下政府一号,允许党内一人一票制选举。

    此议一出,天下皆惊,强如薛系也险些因此一议分崩离析。

    然,撑过来最危险时刻,时间证明了这一制度,大大提高了组织的生命活力。

    再四年,也就是西元两千零二年,酝酿多时的大召开,待九人小组,在国家电视台上亮相刹那,整个世界都震惊了。

    无数国内外著名政治分析家跌碎了眼镜,按照他们的分析,作为储君最强有力的争夺者的薛向毫无疑问会站在五号位置,踏踏实实待满十年,顺位接班。

    哪里知道,九人组亮相之时,时年四十三岁的薛向,稳稳站在第三位!

    其中惊涛骇浪一般的博弈,便是最精擅阴谋论的政治评论员都想象不出。

    直到半个世纪后,社会氛围再度开放,中枢档案馆公布了一段录音,这个未解之谜才算解开。

    原来,老首长辞世前,召集仅存的三五元老,留下了录音和手记,共约若是薛向在组部任上,有些了不得的创举,下一届党代会上……

    最有意思的是,录音中老首长以浓重沙哑的声音说了这么一句话,“小猴子蹦跶了这么些年,受了无数巴掌,也该给颗糖果了!更何况以小猴子的才干,作十年泥塑木胎,是对人民的犯罪!”

    就此,薛向完成了最大的不可能的飞跃!

    主政政务十载,薛向主要完成了教育和医疗两项改革。

    教育上,大力推广高等技校和专科学校,为共和国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等技工,医学等学科的专职人员。

    少而精的综合性大学,更是真正实现了去行政化,纯研究化,短短十年,共和国两座最高学府相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