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三十九章 君可有当年之志否?(第2/3页)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人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思考家国关系了,在那个朝不保夕却各种思想流派井喷式爆发的年代里,便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念。

    家庭是国家的缩影,把自己家庭的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她)也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而在思考家国关系中,又面临着是大我还是小我的问题,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念头。

    唐静芸曾经在上这一堂课的时候,就提出过这样的疑问,家和国,到底如何衡量。

    唐静芸不知道徐寅东这话里有多少是真心的,但是她考量过徐寅东一路发家走过来的历程,她却是知道一些外人所不知道的东西。

    其实,在徐寅东发家那个年代,国内的经济水平很糟糕,金融体系的构建是一件很苦难的事情。国贫则人弱,人弱则被人瞧不起。

    而众所周知,徐寅东的第一桶金其实是在国外积攒起来的。他那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已经身家显赫。

    有一次国外的宴会上,徐寅东和人谈成了一笔大单子,只是在之后举办的庆功宴上,那家外国企业的负责人的儿子,当中辱骂徐寅东以及徐寅东的祖国。

    当时有人劝徐寅东忍一忍,因为为了这一笔单子,徐寅东将百分之九十的身家都投了进去,如果失败,他几年来的努力都将化为灰烬。

    可是徐寅东却依旧当场翻脸,他告诉那些,“我是中国少数玩金融的,也是少数打入外国金融界这个圈子的。我的存在不仅仅代表我自己,还代表着国人的脸面。如果我今天屈服了,为了那些钱,就卑躬屈膝,那让外国人怎么看待后来的中国人?又让后来的中国人如何在这个圈子里有脸?第一印象往往是很重要的,如果因为我徐寅东个人的小我,就让所有华夏人打上了懦弱的标签,那么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徐寅东的这番话,自然毫不意外的让他的那笔大单子给吹了。

    但是,他的名声却在国外响亮了起来。

    反而,让不少华裔隐形富豪找上了门去,愿意为他这样一个有着风骨的年轻人投资。

    这才让徐寅东真正的走进了那片资本大鳄的世界。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唐静芸不知道,这个已经见惯了物欲横流,见多财富累积的罪恶过程,已经步入中年的男人,是否还有当初那样纯粹的一颗心。

    时间在流逝,人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有的人能够坚守自我,但有的人,却会迷失再时间里。

    唐静芸心下有些犹豫不定,因为她师兄交给她的这件事并不是小事,对于沪市动荡很有影响,所以让她一时间并不能够轻易的下定决心。

    她抽了口烟,“徐董,静芸年少,曾经听闻过徐董少年时候的英姿,就是忍不住想要问一句,君可还有当年之志否?”要用一己之力,为华夏金融开辟一篇新篇章!

    徐寅东本来还散漫的样子,听到唐静芸这样的问话,倏然坐直,目光灼灼的看向唐静芸,仿佛要透过她的外表,直击内心,看一看这个女子心中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