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四十二章 石碌投产(第2/3页)

    第二天如林南所承诺的一样,另一名以大夫身份活动的情报人员也来到了船上,向穆夏柏进行了面对面的汇报。这名情报员虽然没有手绘地图,但他却在这大半年中接着采药的名义,环游过整个纳土纳岛,对整个岛上的居民分布状况要比黎大贵清楚得多,也算是填补上了目前搜集到的情报中所存在的空缺。

    两艘商船在港口停留的两天当中,并没有引起荷兰人的怀疑,船上的商务部代表甚至还卖了一些三亚产的生活用品给岛上的荷兰人,做了二百多两银子的生意。这倒是让荷兰人更加确信,这两艘船的确是准备去往巴达维亚进行贸易的大明商船。

    在补充了淡水和食物之后,两艘福船于1月7日离开了纳土纳港,在外海兜了一圈,确定附近海面没有其他船只之后,再折向西北,与这两天一直在外海游弋的船队会合。

    王汤姆在听取了穆夏柏和林南的报告之后,认为情报收集工作已经算是达成目标,便下令开始返航。至于探索纳土纳群岛以南的海域,那并不是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

    这次南下的船队中就两艘双体帆船上载有电台,为了抓紧时间,王汤姆再次决定兵分两路,由他亲自驾驶“闪电号”帆船,载着几个主要部门的人员先期返回三亚,向执委会汇报这次所搜集到的情报。剩下的船则按来时的航速慢慢返回。

    “闪电号”在返程途中只到金兰湾停泊休整了一天的时间,便一路赶回了三亚。不过饶是如此日夜兼程地赶路,他们回到三亚也已经是整整两周之后了。

    而在侦察船队南下期间,昌化石碌的轨道线终于赶在新年伊始完成了轨道铺设工作。从昌化港出发的蒸汽机车,以25公里的平均时速,耗时一个半小时抵达了石碌车站,距离两处已经开始动土的矿坑开掘点都在一公里之内。这条目前海南岛上最长的轨道标志着石碌铁矿的开发已经进入到正式实施阶段,这里开采的矿石将通过铁路源源不断地送往海边,在昌化的冶炼工厂里变成成千上万吨的钢铁。

    昌化石碌项目的主管,现任昌化开发区的军政长官乔志亚,已经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昌化县城附近搬到了石碌的山坡上。石碌矿区的办公地点曾经是石子峒的居住区,在前期选址的时候因为这里的地基是现成的,乔志亚便选定了将这里作为矿区的办公地和职工居住区来进行开发建设。

    原有的上百座船型屋被拆了大半,代之以海汉标准的两层木结构简易板房。建设部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经为石碌矿区的开发设计了专门的简易房屋,因为这里地处内陆山区,不像海边那么易受到海上袭来的飓风影响,因此简易房屋也主要以竹木结构为主,所有的构件都是提前制成的标准件,运到工地之后只需有工头指挥就可以迅速地像搭积木一样搭建起来。

    这种简易房屋每间可以住六到八人,厕所和浴室公用,每一栋两层小楼可视当地条件搭建任意规模,从一间到一百间都行,只要施工的地方容得下就行。建设部赶在全线通车之前就已经在这里搭建了三百间房屋,可容纳近两千人居住,基本可以满足矿山开发初期需要。

    而前期参与筑路施工的数千劳动力当中,大部分人会被留在昌化的冶金工业区定居,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进入冶金行业成为炼钢工人。一部分人会分配到铁路沿线定居,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