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小人君子(第1/2页)

    前晋朝时, 为巩固皇权,曾修订过《氏族谱》, 此谱为记载宗族谱系之作,以皇族为首, 外戚与名门士族次之, 分一二三等。

    前晋灭亡后, 北齐取而代之,出于同样的政治目的, 北齐的统治者也开始修正《氏族谱》, 用来提高新兴皇权的威势, 也借此提拔归附之山东士族, 加以笼络人心。而氏族谱对士族所划分出的等级, 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家族所处的地位。

    时至今日,就拿洛阳四大世家宫刘薛孙来说,即便四大世家威名远扬,可这四大士族之中,唯有宫家是在《氏族谱》中列为第一等的,而其他三家都只划分到第二等, 这与各自家族传承兴衰不无干系。

    可《氏族谱》经历过几百年了, 即便当年何等强盛的士族也因战乱或者各种不安定的因素而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败, 且新兴政权为巩固权势而修正《氏族谱》, 也让这谱中所记载的士族名录变更繁多, 而一直能在《氏族谱》中记录在案的家族, 其本身就是极为难能可贵之事,且一直都处在第一等位置上的,就更是凤毛麟角。

    在这洛阳城中,一直处于第一等位置上的,一个是宫家,而另个则是宋家。

    宫家虽声名力压宋家,且宋家到如今也逐渐衰落,可论源远流长,宫家却不及宋家。

    宋家多出大儒,而这宋梿便是来自宋家!

    襄丫头会惊异与宋梿投身于洛州牧麾下,除了因宋梿出身儒学传家的宋家以外,更是因为宋梿乃是宋楌的胞弟,而宋楌便是洛都七俊之一。

    洛都七俊各因风骨文章为人所熟知,更是士林文坛领袖,受人追捧爱戴,这七个人虽不是每个人都出身于名门望族,且个性迥异,可他们志趣相投,不问出身,不忌俗礼,诚心结交,大有效仿古人之遗风。

    宋楌与宋梿虽是同母所生,可两人性情别有不同,心中志向自然也不同,所以宋梿会被洛州牧所招揽,我却是一点都不惊奇。

    “五官椽客气了,既是奉洛州牧之令前来,可是有紧要公务?”

    言语间,我也多了几分散漫,倒不是真心怠慢宋梿,而是近来心力不足,确实有些疲于应对这些官场中事了。

    宋梿也感觉到了我言语中的几分疲惫,知道我实在催促他有话直言,无需拐弯抹角,他也很是懂得察言观色,心中自有一番计较,即便我在洛阳城中权力被逐渐架空,可我始终都是京城派下的御史中丞,且高氏在北魏朝中权势正炽,更有驸马都尉的头衔加持,任谁都不敢轻易怠慢了去,更不是他这个才刚刚冒出头的五官椽可以轻易得罪的。

    宋梿忙拿出请帖,恭敬送上,言道:

    “非是紧要公务,是四天后州牧在府中举办‘聚贤会’,广邀洛阳城中贤者良才赴宴,共襄盛举。所以特意遣下官前来赠派请帖,介时还请高御史赏光驾临。”

    我从宋梿手中接过请帖,略微撇了一眼请帖中的祝辞,只是轻笑一声,别有有心的说了一句,道:

    “既是聚贤会,那想必洛阳城中诸君名士都在被邀之列了吧,还真是一大盛宴呢!”

    宋梿听出了我的弦外之音,故而应对之时也不失礼节,言道:

    “确系如此,不知高御史意下如何?”

    我很喜欢宋梿这不拐弯抹角的个性,自然也不会刻意为难他了。

    “代我谢过州牧好意,奈何这几天偶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