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宗教战争(第2/3页)

    成身旁:“我父汗商议大小事情也都不瞒着他的。”

    “君不密失其国,大夫不密失其家,有些事情还是小心些好!”刘成面带微笑,但态度却十分坚决:“不过敏敏你若是觉得可以说。告诉他也无妨。”

    “嗯!”敏敏感觉到了刘成这番话的分量,点了点头,她习惯性的将身子靠在刘成的大腿上,刘成抚摸了下少女的额头低声道:“敏敏,你说我现在最缺什么?”

    “缺什么?”敏敏一愣:“缺军队?你们中原不缺人口,只要肯付军饷。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那是缺银子?可是你的工厂里每天都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货物来,往来的商人排着队来买,你还可以收厘金;那你是缺什么,对!是缺粮食!”敏敏兴奋的坐起身来:“工厂里没法产出粮食,陕西、山西、河南收成都不好,还有你别的都收厘金,唯有运粮食过来的商人你一个铜板的厘金都不收,还保证运多少收多少,你最缺的是粮食!”

    “不错,我最缺的是粮食!”刘成笑道:“敏敏你果然聪明。“正如敏敏所说的,刘成光是在工坊里做事的工人就有四五千人,加上军队、临时募集来的小工、承担土木工程的被俘流贼差不多有一万多人,这么多青壮劳力每天消耗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而刘成唯一比较稳定的粮食来源不过是鄜州一州,通过当地的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当地的粮食产量取得了相当大的提高,一方面是陂塘局的规费,一方面是用现金向有余粮的缙绅购买,这样他可以得到大约三千石的粗细粮食,出去朝廷的供给,算下来每年还有四千石粮食的缺口,全都要靠现金购买,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支出,幸好朝邑面临黄河,水运比较方便,不然光是沿途的运费就能把刘成给压垮了。

    “那这些欠税与粮食又有什么关系?“

    “欠税自然与粮食无关,但却是一个引子,一个抓手,有了这个抓手,我就能想方设法的弄到粮食。“说到这里,刘成低声向敏敏解释起来:刘成的缺粮其实是两个问题:1、要提高粮食产量。2、还要让这个粮食增量以可以接受的价格流入到市场上,而不是囤积在乡绅和农民的仓库里,换句话说就是以商品粮的形式出现。通过与蒙古诸部的贸易和高炉的开产,刘成已经有能力给农民提供深耕所必须的重犁和低价的大牲口,如果再加以水利工程,是在辖区内对粮食单产有相当大的提高,并节约劳动力。但问题是在大明的土地制度下,小农的土地面积太小,无力进行投资;而缙绅没有意愿,因为他完全可以通过对小农进行压榨获得财富。即使有些比较开明的缙绅使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产出的余粮也不愿意以刘成满意的价格出售,因为这些缙绅单个拥有的耕地面积太大,有足够的资本与粮食商人进行博弈。因此对于刘成来说光是提高粮食产量还不够。还必须对所控制区域的农村进行社会和经济改革,打碎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劳动力赶进工厂,把土地交给懂得经营、掌握必要的农业生产技术的富农,这样才能将他已有的先进农业技术尽快的传播开来。获得稳定廉价的粮食供应。而这并不是件容易事,在中国任何时候土地问题都是极其敏感的,缙绅阶层也是大明最有实力的阶层,如果不选择正确的策略和时机,触动土地问题只会惹来杀身之祸。

    而洪承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