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二章 结拜(第2/3页)

    思的样子,还以为他还在想这件事情,便笑道:“其实那个上书以蒙古兵剿贼的也是你的熟人。”

    “我的熟人?那是谁?我在朝中哪有认识的人?“

    “便是杨鹤的儿子杨嗣昌杨大人,他巡视宣府、大同军务有功,刚刚升迁至兵部侍郎。想必他是想要借你之兵力,平定流贼,以雪父耻吧!”

    刘成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也觉得胡可鉴的判断颇有道理。以当时的普遍价值观来看,杨鹤对自己可谓是有再造之恩,他的公子担任自己的领导,必然能让自己死战。杨鹤获罪就是因为平贼失败,杨嗣昌若是完成平贼大业,崇祯很有可能会以子之功,免去杨鹤先前之罪,这在古时会被传为忠孝两全的美谈。只是这一切在刘成这个现代人看来,实在是太过一厢情愿了点。

    两人边说边聊,却突然现前面的路到了尽头,前面是一个颇为破旧的阁楼,门前有一尊佛塔,阁楼上挂着一幅牌匾,上面写着“悯忠阁”三个大字。看佛塔形制古香古色,倒不太像是当时的建筑。

    “为何叫这个名字?这寺庙不是叫崇福寺的吗?“刘成问道。

    “将军有所不知!“胡可鉴倒像是十分熟识的样子:”这崇福寺本就是叫悯忠寺的,这个名字还是本朝正统二年改过来的!“

    “哦?好好的为何要改呢?”

    “这寺庙乃是大唐贞观十九年所建,当时太宗皇帝出兵征讨高句丽,将士死于王事者甚多,他回师时途径幽州,便在下令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以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于是便得了这个名字。后来诸代或有损毁,皆重新修建。前朝末年,寺庙又为战火所毁,直到本朝正统年间,英宗皇帝下诏重建了这座寺院,天子御笔题名,才改为崇福寺!“

    “原来如此!”刘成听了胡可鉴这番讲解,不由得笑道:“胡公公果然博闻强识,竟然连这些细节都知晓!”

    “呵呵!”胡可鉴听到刘成的称赞,突然笑了起来:“刘将军,这崇福寺虽然是英宗皇帝下诏重建,可具体操作可是咱家的前辈,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宋公公可是牵头捐出了不少银子,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咱们做后辈的岂能不记在心里?”

    “哈哈哈!“刘成听到这里,不由得哑然失笑起来,感情这崇福寺是群太监主持修建起来的,听起来倒是怪异的很。不过转念一想,皇帝身边办事最方便,用的最得心应手的不就是太监吗?这些阉人们虽然名声不好听,可能够运行内廷这么大的系统,自然有相当丰富的实务经验,又有钱,还真是最好的人选。

    胡可鉴见刘成神色怪异,还以为对方有些不信,便继续说道:“说来这京城中寺庙不少都是公公们出钱出人维持的,没有法子,我们这些阉人没有子嗣,年纪大了没法在宫里待了总得找个地方歇脚养老,便捐些钱财在寺庙里,老了也有个养老送终的地方!“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凄然。

    刘成听了胡可鉴这番话,也不由得叹了口气,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代中国人看来,生下子嗣,延续香火乃是孝敬父母的起码条件,而孝又是所有善良品德的源头,因此自残身体,无有后代的太监们天生在道德上就有劣势。就算像胡可鉴这种已经爬到太监这一群体巅峰的,实际上晚景也凄凉的很,没有含饴弄孙之乐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