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2/3页)

    跪下。

    近日连日有雨,地上颇为泥泞,几千人跪下之后膝盖和衣袍下摆都脏污的厉害。

    游击并不在意,瞥了众人一眼之后,调转马头离开了。

    众人慌忙嗑头,不少人把额头和头都弄脏了,象是从泥地里刚打过滚。

    和裕升的人看着这一幕,众人都沉默不语。

    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当年,脸上都情不自禁露出了庆幸的神情。

    辎兵副指挥对迎过来的把总道:“头一批四千多人,交给你们负责了。我们接着去迎第二批,他们已经在慢慢往这边走。另外,粮车也要出了。”

    把总有些为难的道:“装运粮车,怕是人手不够。”

    “我们会想办法解决。”辎兵副指挥很是理解的点点头,说道:“放心好了。”

    “你们总会有办法。”把总有些敬佩和羡慕的说道。

    “大家帮忙。”辎兵副指挥毫无诚意的回应。

    现在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和裕升这边和大明这边是完全的两种做人和做事的格局。和裕升更高效,更平等,有一种独特的氛围,很多人身处其中的时候还不太理解,当受到外来的冲击时,这种感觉就格外强烈起来了。

    “好了,走吧!”

    一队骑兵和百余名营兵负责保护这些难民的安全,这帮人要么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要么就是妇人,还有不少孩童。

    他们对下山原本很高兴,在山上因为食物是配给制的,壮年男子一般都加入了各势力的团练之中,男子们要训练做战技巧,处于粮食供给的最上层,然后才是种地的劳力,最下层的就是老人和妇孺。

    在开春之后,老人和孩子负责捡山果,配合猎户打猎,食物稍许充足很多,这也使他们有力气走完剩下的路程。如果是去年冬天的状态,很叫人怀疑这些人是否能走到宁远和山海关一带。

    下山的老人和妇孺是先期,只要离开的人群多半是以家庭形式,他们家族中的男子会在最后批次离开,否则这些妇孺老人到山海关和永平一带时,家里没有壮劳力,就算分给荒地也没有能力开垦,这些地方连要饭逃荒也很困难,把人救出来再饿死,朝廷脸上也难看。好在山上只要留下少数精壮固守就可以,只要时间允许,会把多数家庭的壮年男子也都放出来。

    如果家中一个成年男子也没有的家庭,那就不如留在山上了。

    广宁失陷时是一次大规模的难民潮,大量的难民涌向山海关内,一直到永平和遵化乃至京师一带。

    就象沈阳和辽阳失陷时,大量的人逃往南四卫,南四卫失陷时,更多的人涌向海边,大量的人在逃难途中病死或饿死,也被后金追兵杀死,侥幸逃脱的要么被毛文龙收容,要么逃往朝鲜,还有相当的难民逃到了登莱一带。

    充斥在各地的辽民大量死去,死亡最多的就是老人和妇孺,男子们也会死于各种原因,不过多半能存活下来。

    如果一群妇孺和老人中有壮年男子的亲人,存活的机会就大的多,反之就很可能是最早一批倒下的。

    生活在后世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正常的拥有朝廷和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的国度,为什么容许自己的百姓死于战乱和逃亡的饥荒及疾病,可大明就是这样的国度,行政能力低下到可以忽略不计,不要说战乱带来的大量百姓死亡,就算是承平时节,一场瘟疫或是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