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应运(第2/3页)

    来,居然还有了一点共鸣。

    是啊,不管怎样,大明始终将自己的百姓护翼在身后,也不可能如东虏那样的政权那样血腥残暴,有法度,有官府,也有一定的公平。虽然将门欺压,官吏盘剥,乡绅恶霸横行,但不管怎样,大明始终是一个正常的国度,在这个国家始终能得到活下去的机会,努力向上也可能会有改变命运的一天。

    而有了东虏这样的外敌和残暴的敌人之后,大明的不足被掩盖了不少,它的好处反而体悟出更多。

    别的不说,十三山上被围十几万人时,天启皇帝为此茶饭不思,敕令辽西官吏将领们务必想办法救出十三山上的百姓,使皇帝能为之心安。

    和记在援救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小的实力,令朝廷为之提防,但皇帝顾及十三山之功,始终没有痛下决心针对和记,始终还是给了和记一定的空间。

    这样的胸襟和这样的朝廷,确实叫人还兴不起逆反之心。

    当然在东虏出现之前辽民也是相当的困苦,守着这样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出产,结果还是有不少人吃不饱饭,层层叠叠的压迫象一座座大山盘踞在人的身上,难免会令人心生不满。但当外敌出现之后,人们发觉大明朝廷毕竟还是正常人的国度,不象所谓的后金国,纯粹是一群强盗加野兽。

    “坦白说这一次我真的是来观察的。”成方看着杨义,沉声道:“而且我也不怕告诉你我的想法,新经略要么自甘平庸,萧归曹随,对孙阁部遗留的一切不作任何的变动,这样可以勉强守成,不会有大的惨败的局面。但也没有办法进取,我们十三山还会孤悬于广宁废城之外,不会得到辽西任何的帮助。要么,就是孜孜进取,想做一番展布,他要是敢这样做的话,等待他的结果就定然是辽西崩溃,局面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可能!”杨义身形一震,说道:“你这是危言耸听。”

    “你看吧。”成方冷冷一笑,说道:“不和你说,说我们故意隐藏消息,和你说了,你又受不了。”

    “你是说新经略一至关门就逮拿了几个佐杂官的事?”杨义疑道:“几个不入流品的小官,杀鸡骇猴罢了,不至于到你说的地步吧?”

    “从细节看大的走向,大致是错不了的。”成方解释道:“高经略是从地方上一步一步上来的,不象孙阁部是直接在朝廷中枢以翰林起家为官,从翰林开坊到东宫侍讲,转学士到入内阁不满十年,缺乏地方历练。但这样反而是好事,辽西的这局面,其实已经是盘根错节不好收拾了,将门和官吏联手施为,辽西已经成了藩镇格局。只是这藩镇还没有领头人,祖家实力最强,但还有满桂等人牵制,加上有孙阁部和袁大人等强力的大人们在,所以辽西上下还能相安无事,能把力量拧成一股绳。而高经略则是从地方上一步一步的上来了,没有孙阁部那种雍容大气,花朝廷银子不心疼的气量。高经略只会斤斤计较,其德才不足镇服将门和底下的官吏,其又自诩通晓吏情民风,必有所展布而显示与前任不同……这也是根脚带来的弊端,他是阉党推上来的,虽然不是阉党的人,但身上带着阉党的痕迹,不把孙阁部留下来的东西扫一扫始终是不成的。辽西已经自成体系,相当的稳固,一旦有外力破坏,必生变乱。而高经略的威信和手腕不足以平息下去,所以半年之内,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