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广袤(第2/3页)

    到如今好几百年了,其实“蒙古”只是一种身份的认可,另外是强力捏合的各个部族。

    比如当年在草原上的各部族现在都自认为是蒙古人了,只有卫拉特人在蒙元覆亡之后逐渐觉醒,不再愿意认可自己蒙古人的身份,或者说,认可是蒙古人,但并不认可察哈尔人。

    两个部落的仇恨从明初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朝中叶,新疆很多地方都是察哈尔人配合清军在驻守,很多察哈尔人在清朝时跟八旗兵迁移,驻守在新疆的地方,几百年后还在那里驻守着。

    到乾隆年间,清廷尽屠准部,察哈尔人也是清军的鹰犬,杀掉这些背叛的卫拉特人,察哈尔人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张瀚要统治草原,不光是武力上的胜利,在乎的反而是人们的心理。

    如果各部都渐渐如卫拉特人那样有自己的部族意识,在统治上就会更加容易。

    要强化察哈尔人,内喀尔喀人,外喀尔喀人,土默特人,巴林人,科尔沁人等各自的部族属性。

    在和记的统治下当然不必叫他们自相残杀,但分裂和仇视不可避免。

    这一次战事拖延很久,主要原因还是张瀚要把各族的人都召集过来,这样在察哈尔人心里肯定会视各部为仇敌,哪怕这些部民并不怎么忠于林丹汗,可在灭族之战时跟着冲过来挥刀的人,必定会被长久记着。

    和记是汉人又是敌人,还是征服者,这样的角色反而不怎么会被记恨,而那些跟过来效忠的蒙古部落反而会被察哈尔人恨之入骨。

    这只是一件小事,顺手就可以做了。

    仗还没有打,张瀚已经在考虑战后的事了。

    在此之前,张瀚考虑事情的角度是从征服者的角度来出发,打完察哈尔人之后,他的身份已经转变了,不再是征服者,而是统治者了。

    如果能更顺利的统治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张瀚不介意施展一些小手段。

    对察哈尔人,当然也没有尽屠的打算。

    乾隆年间尽屠准部,留下了大片真空,结果还是叫回部的人给占了便宜。

    没有做好准备的屠杀只能说是泄恨,就算是泄恨,张瀚也不觉得可以把一个十几二十万人的部族全杀光,大家可以先打一打,打服了好说话,没必要弄的太血腥。

    眼前的这些牧人们当然不会知道张瀚的打算,但他们潜意识里知道这一仗危险,相当的危险。

    “去年在西边,咱们十来万人到处打,人家几万人凭一些军堡轻松就守下来了。”一个四十来岁的牧人在马上摇头叹息着说话,脸色凄惨的很。

    另一个壮年牧人大声道:“什么守下来?人家当时没有真和我们打。我打过一仗,我们一万多人追他们一千来人,人家一个返身,打的我们落荒而逃。”

    “汉儿的弓箭不行,可是他们的火器厉害啊。砰砰砰一阵响,我们这边的人就象落叶一样,眨眼就落了满地。”

    “他们的甲很坚固,弓箭射在上头当当的响,有的人和马都有甲,咱们的箭射过去就象是给他们挠痒痒。”

    “汉儿的大炮最凶,打起来地动山摇。佛祖在上,我可没有说半个字的谎话!”

    “唉,这一仗打完,怕是没有察哈尔部落了。”

    “没有察哈尔部算什么?”一个牧民后生突然冷冷一笑,说道:“怕是再没有成吉思汗和黄金家族了。”

    众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