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尊亲(第2/3页)

    明失了江山社稷,后人最后怪的还是你!”

    张瀚原本不怎理会这些人,说是亲族,长大到现在也没见过几回,不需要太当回事。当然礼貌还是有的,这年头宗族观念深入人心,城里的养济院才有些用,乡下一般不会有孩童没人照顾,就算全家死绝了还有宗亲,宗亲要是不管族人的子女或老人,这个家族就会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祠堂,族学,抚养族人中无力自给者,这就是宗族的作用,也是宗族强大的根由。

    城里的宗族关系要淡薄很多,主要是人人都得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宗族隔的很远帮不上忙,时间久了自然就淡了。

    但万万想不到,自己居然被比成黄巢和董卓一流的人物,想想真是又好笑,又好气。

    张瀚摇头一笑,说道:“叔祖,我从行商到起兵伐北虏,可曾对大明的人动过刀枪?就算官职现在也还在身上,朝廷并无明旨传谕剥夺,援助十三山我还立下大功,有这样的董卓,黄巢?”

    “话不是这样说。”须眉皆白的老头子大摇其头,一脸坦然的道:“你有本事做董卓那样的人,你便是董卓!”

    “原来是这样……”

    张瀚先是哑然失笑,接着便是沉吟不语。

    这种逻辑确实很混蛋,但这种看似不要脸的逻辑也不是凭白无故来的。

    唐末藩镇之祸,天下户口减半都不止,武夫们攻伐不休。

    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

    这一类的话和记录太多,导致了人们对武夫无节制使用武力的厌恶。

    这种厌恶不仅是皇帝,士大夫,当然也包括百姓。

    开疆拓土,丰功伟业,那是后人瞧的热闹,种种战争,在书上看时才觉有趣,好玩,但如果你是唐末五代十国时的普通人呢?

    家族离散,亲人死于沟渠,甚至被抓去磨成肉末吃掉呢?

    五代之后,武夫就受到极为严密的约束,从宋至明都是如此,这也是天下人的共识,并非纯粹的文官压制武臣。

    连武夫自己,对此也并非没有认识,没有人愿意回到五代时的那种光景,连武人自己也并不愿意。

    张瀚此时隐隐有些觉悟,自己的形象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危险的程度了。

    并不是说张瀚没有苦心经营,在北方他的形象一直很好,等于白手起家的经历,容易引起小人物的共鸣和代入,还有宗族不和,父祖早逝的背景,更容易叫人同情。再就是行商和手段向来平和,讲究信用,对地方有很大的回馈,加上医馆有意不赚钱行善博名,张瀚的形象其实早就好到不能再好了。

    但也有危险的地方,攻伐北虏,一次又一次的大胜,青城,套部,现在又是察哈尔的林丹汗。

    那些在人们心里无比强大北虏首领,一个接一个的被和记的商团军斩落马下,一个接一个的被俘虏关押,顺义王都认了张瀚当叔父,好歹这个蒙古汗是大明正式册封的王爵,现在认了张瀚当叔,地盘也归了张瀚,到底谁才是顺义王?

    加上漠北归顺,到此时人们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和记的商团团练根本不算什么狗屁团练,就是不折不扣的一支强悍的军队!

    这支军队十分勇猛,彪悍,所向披靡,将北虏打的节节败退,草原都直接给和记占了。

    到这种时候,张瀚苦心经营的形象果然有崩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