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观察(第2/3页)

    郎中,已经到镇远侯府商量出城和祭陵诸事,户部也派了一个官去侯府,还有太常寺,光禄寺,俱有官员参与此事。”

    “这事看来朝廷很重视。”

    “是喽。”徐小七道:“好几年没象样的祭陵了,皇帝怕人家说闲话。”

    王发祥一脸平淡的道:“这是顾秉谦和丁绍拭还有冯铨几个的主张,国之大事,在戎在祀么,现在大明打仗不行,只能去祭祀先祖了。”

    徐小七一脸敬服,说道:“王哥你真的是无所不知。”

    王发祥淡淡一笑,换了几年前,打死他也说不出这些话来。久在京师,对官场朝廷之事算是入了门,知道那些大人先生们平时忙什么。国家大事,其实最要紧的是财赋和打仗,但朝堂之上的人物,似乎对此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办法。

    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罢了。

    其余赈灾,河工,修路,梳理财务,军备,军械,这些都视为不急之务,总不放在心上。

    平时都是该喝酒喝酒,该听戏听戏,对戏文话本,诗词歌赋,还有书法绘画之事都很上心,董香光出了什么新画作,才是值得津津乐道之事,内阁诸阁老被人讥为泥雕木造,这一次大规模祭祀光宗皇帝陵寝,也是内阁的一种表现……祭祀先皇和奉先殿确实是大事,但一群阁老上手操持,也是给人相当滑稽的感觉。

    特别是现在,京师戒严,蓟镇处于战争威胁之下,这些大人物还是忙着操持祭祀的事,可见他们对军国大事有多么不放在心上,多么的散漫自如。

    这也是晚明官场特有的一种状态,文官们想追求和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开海之后,民间日益富裕,外来的很多好东西和财富一起涌入,各种享乐的东西都相当发达,戏曲诗文古董字画收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而这些官员独独对国事没有太多兴趣,也不愿承担责任。

    他们上心的除了享乐和财富外就是党争,因为党争才能保住这些喜欢的东西。

    至于军国大政,能推则推,绝不会轻易揽在自己头上。

    除了少数负责任的大臣外,官场已经烂到不能再烂,从李自成入京师的官场的表现可知,除了少数南逃者外,九成以上的大臣都选择了在城门叩迎大顺军入城。

    如果李自成的政治能力稍强那么一丁点,统一大明全境都不是困难的事,因为除了亲藩之外,恐怕没有人还愿意为大明效力,更不要说去流血了。

    “这些事明早一定要送出城。”王发祥对徐小七道:“能不能办到?”

    “小事情。”徐小七道:“就算半夜出去也不是办不到,我有关系可以直抵城上,用吊蓝把人放下去就行。”

    “用不着,”王发祥道:“动静别太大,现在还是有不少人盯着咱们。”

    “那明早派人出城就是。”

    王发祥点点头,知道这并非是难事。

    军情分司在京师扎根多年,经营很久,送情报出城只是一件小事,都不需要他费心费力去安排就能办好。

    这时长街上传来狗的吠叫声,王发祥走到窗边观察,见大街东西两侧的暗处都有人影晃动,他微微一笑,知道是锦衣卫的人或是东厂的打事番子。

    朝廷对和记的防范越来越明显了,这导致很多商人不敢直接过来,要买什么货都是写条、子来,反正人不来货一样会按时送到地点,品质和数量都不会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