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一十七章 争水(第2/3页)

    和后买的大量土地都包括在其中。

    当然水渠还是远远不够的,从李府到天成卫和镇虏卫,张瀚一共购买了两万七千亩地,加上李庄原本的土地,他拥有的田亩数量超过三万亩,在晋北这里除了代王等亲藩外已经算是头等的大地主,一般的官宦士绅家族,有个几千亩地传家就很不错了,张瀚是商人背景,尽管拥有巡抚和总兵层面的支持,不少人家还是不买他的帐,能买到这么多地已经很不错了。

    “大舅老爷说了,往南边的渠还得再修三里多长,往西得七里,然后还有条河,得再修五到六个大水车,打好几十眼井,这样才能把咱们所有的土地都弄成高产水田。”

    张瀚看着水车,李东学在一旁说道:“大舅老爷最后就是一句话:值当的吗?”

    常进全做水车没有什么累不累的,他只是有兴趣,水车从单车到双车,各种型制他都做了个遍,每个新车都与前头的不同,另外还在挑战直径,需要的地方就越做越大。钱尽着用,底下几百人分工合作,常进全就是有一点不明白,张瀚拿出来做水车的这些人力物力财力,用来买粮的话,恐怕够吃一百年了,真是“值当的吗?”了。

    张瀚买地是人人都能理解的事,这是祖业,不在乎出息多少,是恒产,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最好的保障。

    有钱买地,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摆脱不了的农耕民族特有的土地情结。

    除了常进全外,张瀚还请孔敏行介绍了几个跟随过徐光启,现在还在天主教南堂学习杂学的人手过来,都是高薪聘请,这些人也很快会加入到做水车的人群之中。

    这么多的投入,哪怕是对杂学爱之若骨的常进全也感觉不安了,不光是他,恐怕周逢吉甚至李慎明等人在内,心里都悬着一个疑问:“值当的么?”

    对这些,张瀚并没有解释,有时候人很难解释清楚一些事情,他现在做的事是基于他心中的全部算盘,有一些打算完全不可告人,也有一些事是因为粗浅的了解历史大势的走向,知道怎么做最为合适。

    比如他知道几年后的灾荒会越来越严重,受灾最严重的就是晋北和陕北,陕北先造反,然后流寇席卷到山西,半个山西也乱了,不少破产的农民和边军加入到陕西人的流民队伍中,队伍滚雪球般的越滚越大。

    张瀚的一个见解就是财富不光是土地和金银,人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山西这里稳当了,人心不乱,他的财力就不会受影响,反之亦然。

    现在所有的一切,无非是为将来的大局做打算,这一切,可真没有办法同旁人说。

    孙

    (本章未完,请翻页)敬亭突然指着对面,说道:“管庄那边的人都来了。”

    张瀚笑道:“意料中事……”

    他转过头来看,果然对面管庄那里如同被一铁锹铲了窝的蚁群一样,一窝窝的从庄里各条道路跑出来,人们手里都拿着铁叉和铁耙铁铲一类的农具,也有一些人手里拿着长刀或铁枪,张瀚甚至还看到有几人手里拿着鸟铳……北方边军铸造各种火器甚多,不可避免的也会流落一些到相近的民间去。

    人群大约有三四百人之多,男子占了大半,多半人都是身手矫健,沿着田埂和夹渠一路小跑着赶过来,在这些男子身后才是妇孺。

    这些人嘴里多是在骂骂咧咧,不停的叫喊着,离的越近,叫骂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