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73章 匪夷所思的设想(第2/3页)

    到大规模的生产,车床就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像是奔驰四轮马车上使用的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螺栓,就是可以使用车床来加工,到时候成本直接减半都没有问题。”

    “哦?水力车床的加工精度不高,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呢?”

    精度问题,在现在也许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但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这个问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像是内燃机这样的东西,如果你的精度不达标,那么根本就不能制作出合格的产品出来。

    哪怕是到了后世,华夏的机床精度都普遍比不上德国等过的机床,这就导致了华夏明明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进口国。

    因为高端的机床,基本上都需要进口。

    还有各种各样的实验室用的仪器设备,普遍都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用来测量零件精度或者各种物质的参数,如果自身的精度不行的话,那么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偏偏华夏在这方面一直是弱项。

    所以你会发现各个实验室里使用的仪器,但凡是跟高精尖扯上关系的,几乎都是进口的。

    “王爷,我们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先用水力机床进行粗加工,然后再用人力机床进行精加工,这样既能发挥水力机床的高效率,也能提高精度。”

    李宽原本以为戴全会说没有办法呢。

    没想到居然能够听到一个颇为意外的答案。

    “人力机床?”

    李宽还真是没有听说过这个词。

    哪怕是在前世,在金工实习的时候,使用的苏联时代援助的车床,也都是电力的。

    “是的,水力机床,顾名思义就是用水力来作为主轴箱中旋转运动的主要动力,让零件能够快速的旋转起来;而人力机床,则是以人工摇动手柄,让工件旋转起来,从而方便刀具对其进行加工。

    如果加工的量非常大,人力机床是很难胜任的,可是如果只是细微的进度调整,却是恰恰可以体现它的优势。我们准备在奔驰四轮马车作坊、朗清钟表作坊和永久自行车作坊首先推广车床。”

    戴全的这话很好理解,李宽一听就懂了。

    “刘界,书院要加大对各种新技术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不要怕花钱,今天花一贯钱,以后可以挣回来十贯钱。书院下属的所有作坊,每年挣的钱都不需要上缴,除了供观狮山书院的运行使用,其他的全部都投入到各个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之中。”

    李宽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泡在实验室里头,也不想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头,所以就有必要鼓励其他人泡在实验室。

    要不然的话,大唐的工业技术怎么进步?

    “王爷,您放心,观狮山书院对各项新技术的研究的支持力度,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像那个蒸汽机研究所,这几年已经花掉了超过一万贯钱的经费了,但是书院从来没有对其做任何限制,只要有经费申请提上来,我都是直接批准的。

    还有那船舶研究所和电能研究所,都是经费消耗的大户,书院都是没有对他们的经费做任何的限制。除了一些实在是很奇怪的事情,其他的我们都是随时满足各个研究所中教谕们的要求。”

    刘界说着话的时候,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还好当初听了许敬宗的话,对各个研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