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一十四章 元祐八年(第2/2页)

    蠼凶肪�

    这样的事,朝廷难以接受,官家那边肯定更不高兴

    但官家一直在容忍,没有说什么。但章惇应该知道分寸,适时收手,找个时间去请罪,平息这件事。

    可是,章惇没有,反而还在继续扩大

    章惇拿过棋子,一向严厉的表情没有半点其他神色,淡淡道“官家既然没有说话,那就是认可。你无需想太多,枢密院的事确实不需请示政事堂,但兵部归我政事堂管。”

    章惇的话里,也显示了对枢密院改制的某种警惕。

    章楶不想涉入朝廷的争斗,坚毅的脸角动了下,道“若是等到官家出手,你的那些想法未必还能实现。你看人向来比我准,官家我接触不多,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有想法与完整的计划,你若是自行其是的与官家冲突了,替你的人有的是。”

    章楶的话简单明了,新党的大人物回来的寥寥无几,曾布,蔡确虎视眈眈,章惇一个不好,就可能被罢,结局凄惨。

    章惇神色不动,继续落子,道“你都说了,还多说什么。下棋吧。”

    章楶见章惇半句听不进去,脸角动了又动,道“我知道政事堂有合并各路的想法,但你们要等一等,枢密院这边改制不会那么快,外面乱匪汹涌,没有军队镇压可能会出事。”

    其实,从真宗年间起,民间的起义就此起彼伏,尤其是在王安石变法被废除后的元祐以来,更是多了数倍,单单今年就数以百计,虽然很快被镇压下去,却是一种警示。

    章惇看着棋盘,思索了一会儿,道“我打算向南方迁移人口,十年内,大约五百万这样。”

    章楶第一次变色,沉色不语。

    向南方转移人口,看似是一件小事情,但对北方的影响尤其是边疆不可估量。现在的经济以及边疆防卫都需要大量人口支撑,人口减少,意味着国力的衰退。

    宋朝现在的人口大约六千万左右,其中近三分之二在北方,五百万看似不多,但分摊到各地,尤其是北方边境各路,影响不会是一点半点。

    章楶在沉默,章惇没有再说,看着棋盘,右手拿起茶杯。

    咚咚咚

    门外响起敲门声,有声音传进来,道“父亲,宫里送来了一盘菜,叫金玉福禄寿。”

    章惇与章楶对视一眼,起身出门。

    门外,站着章惇的四个儿子,大儿子章择手里拎着一个食盒。

    章楶看着章惇的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全部进士及第以往章楶还为他们感到高兴,这会儿却不自觉的皱了皱眉。

    章惇打开看去,果然是一个比较精致的菜,默默一阵,道“是黄门送来的”

    章惇家教严厉,章择十分畏惧他父亲,恭谨的道“是。我要留他,但他说还要去蔡相公府邸。”

    章惇看着这盘菜,想着金玉福禄寿五个字,道“去吧。”

    四个儿子齐齐抬手,告退而去。

    章楶自然也能明白这五个字的意思,道“下棋吧。”

    章惇拎着食盒进门,严肃的脸上少有的出现微笑,道“让你两个子。”

    “哼。”章楶哼了声。

    此时,庆寿殿同样是颇为热闹。

    朱太妃,赵煦,赵似,赵幼娥一家四口,正在吃饭。

    朱太妃亲手做了一桌子菜,招呼三个孩子吃。

    赵似,赵幼娥两个小家伙争先恐后,打打闹闹,你争我抢。

    赵煦则相对稳妥一点,却也不时的悄悄点火。

    两个小家伙浑然不觉,从饭桌上争到桌子下,眼见就要变真人成决斗,朱太妃却大与往日不同,笑着没有阻拦。

    朱太妃现在是前所未有的开心,满足,脸上都是笑,双眼里盈着泪。

    她苦熬苦盼,终于有一家团聚,好好吃顿饭的时候了。

    足足闹了近一个时辰,两个小家伙累了,朱太妃将他们送回卧室,就拉着赵煦说话。

    她很高兴,话里话外都是赵煦,赵似,赵幼娥,里面没有她。

    赵煦默默听着,陪着,微笑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朱太妃忽然看向外面,急声道“给太皇太后的送过去了吗”

    门外一个宫女连忙进来,道“回娘娘,如往年一样,一早就送过去了。”

    朱太妃这才松口气,笑着道“今年过年,你们都早点去吧,好好吃一点,不用候着了。”

    宫女黄门都很高兴,应着谢恩。这是朱太妃身边历年的规矩了。

    又过去了好一阵子,赵煦拉着朱太妃的手,轻声问道“小娘,您有什么愿望吗”

    朱太妃脸上都是高兴,看着门外想了想,忽然道“抱孙子”

    赵煦一怔,旋即一脸狠色的道“好,儿子努力”

    朱太妃噗嗤一笑,道“你就会逗我开心。”

    赵煦笑了笑,又陪着朱太妃说了许久,见她有些累了,这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