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7章 好评(第2/2页)

    影的?”

    “我之前看过不少关于平行时空的小说和电影,于是便产生了类似的想法,后来又想着如果平时时空交错,可以进入不同时空之后会发生什么,就诞生了这部电影。”陈昊胡扯道。

    ……

    媒体记者和影评人看完电影都有无数的问题想要问陈昊,陈昊耐着性子给大家解释。

    随后又介绍了董萱、汤维等主创给大家认识。

    董萱等人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有陈昊在一旁帮衬,倒是好好的过了把瘾。

    第一次主演的电影受到媒体好评,又接受了媒体采访,让董萱有些兴奋,电影结束就拉着陈昊走了,陈昊也是享尽了艳福。

    第二天于东联系陈昊,点映的效果很好,到场的媒体和影评人对电影的评价很高。

    为了趁热打铁,于东决定扩大点映的规模,同时在校园中也同样开展点映计划。

    随后的两个星期时间,《彗星》又举行了多场点映,并且颇受好评。

    有些影评人为了能够吃透《彗星》,甚至连着参加了多场点映。

    很快,媒体和影评人关于《彗星》的影评便新鲜出炉了。

    “2001年度最佳科幻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

    这部电影大家多少应该听说过,因为它前不久刚刚获得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大奖,新浪潮奖,并且提名了金马奖。

    笔者有幸前不久参加了《彗星》在内地的点映场,影片前十几分钟可能让人有些无法忍受,但请务必看完,因为接下来的时间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影片的设定很新颖,平行时空,但却并不是正面的展现,而是通过一系列异常引申出来,这使得本片悬念感十足,让你心神完全沉浸到电影中。

    九十分钟的电影看完,你丝毫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因为在看的同时你需要保持十分的专注,否则你就会错过很多的细节。

    影片不少剧情十分烧脑,是的,这是导演发明的一个词,十分传神,你需要燃烧你的脑细胞,这样才能够注意到更多的细节。

    为此,我先后一共看了三场《彗星》,即便这样依然有不少没弄懂的地方。

    当然不少细节没看到也并不影响你理解这部电影,只能说导演实在是个奇才,如此多的细节,可见导演的编剧功力实属罕见。

    因为不能剧透,所以很多精彩的地方无法描述,只能等大家自己进电影院观看了。

    但毫无疑问,这是我今年以来看过的最精彩的一部科幻片,无论中外!”

    ---张志凤(影评人)

    “《彗星》---让人意外惊喜的科幻佳作!

    无论是从一个专业学编剧的角度,还是一个电影爱好者的角度来说,《彗星》都该算是十分精彩的作品。

    这部电影把大众脑子里深夜瞎琢磨的东西,讲成了一个故事,并且淋漓尽致。

    我认为它精彩在结构的巧妙利用和剧情的走向。

    电影类型基本框架没有改变:一个空间(屋子),不同性格的多人情景。很明显是走玩结构的风格,所以片子在人物纵向挖掘方面没有做很深,但是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性格,基本可以到位。

    但是它的精彩之处在于并没有局限于“多人困在一个封闭诡异空间中,为求生人性的各种揭露”这个点上。

    创作者加进来“平行世界”和“量子物理理论”等哲学命题的思考上,整个电影的主题格调一下子高了起来。

    精妙的呈现的方式又是几个朋友普通的晚餐聚会,背后牵扯的高逼格哲学命题,以小见大,发生在每个人的周围,让这样的一种命题很容易的被接受,并且对身边事情产生同样的幻想。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本片的导演兼编剧,只有21岁的陈昊!

    这部影片是他的处女作,从剧情的角度说,电影剧情一直没有停。

    人物的行动,故事的发展,没有一刻是在停止的,甚至说,每一个行动,都慢慢地走向了更大的高潮。

    剧本绝对是精雕细琢的,很难想象写出这么精彩剧本的居然是一个大四学生!

    从导演来看,整部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每一个镜头都有深意,并且前后呼应。

    更牛逼的是他的剪辑。

    这部电影完整看下来,是按照剧情发展顺序下来的,但其实却是截取了无数个平行时空发生的事情串起来的。

    一个时空的一个场景,接着另一个时空的一个场景,彼此拼凑起来,却丝毫不影响剧情发展下去,还融合成了一部自圆其说的精彩电影。

    如此牛逼的剪辑手法实在让人叹为观止,只能说,居然还能这样剪辑!或许这也是他能够提名金马奖最佳剪辑的原因吧!

    陈昊,一个21岁的大四学生导演,处女作就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期待《彗星》上映,期待他能够持续为大家带来佳作!”

    ---《新狼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