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九十七章 死亡的警示(求订阅)(第1/2页)

    “我没有错”

    “皇室摇摇欲坠,大唐要亡了大唐要亡了”

    “帝岂能只传三代,我一定能力挽狂澜”

    “我还有人”

    “我有侯君集”

    “我有李鸿儒”

    “为什么要将我的人调走。”

    “只差一点点,我不服,我不服啊”

    太子噩梦。

    苏浅淡淡的叙说着太子噩梦时的话语,这些话语有回忆,也有内心不甘的真实想法。

    这些话语曾经被她说过一次又一次。

    只是在向李鸿儒叙说时,她又补充了一些,也完整了一些。

    即便苏浅在政治方面的觉悟再低,苏浅也很清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太子已经失势病去,没必要再将李鸿儒拉扯下来。

    但她不免也会时常回想,若是李鸿儒在长安城,事情会不会又有一些不同。

    这是足以影响势力平衡的大修炼者。

    太子和唐皇争锋,有人帮衬唐皇,有人帮衬太子,但更多的人是保持作壁上观。

    太子谋逆时只差那么一点点,就差一点点。

    苏浅只是想想谋逆,又迅速将一颗心思放了下来。

    事情过去了,一切都没了计较的意义。

    相较于回想过去,她更愿意活在当下,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人。

    “一切就是这样”苏浅道。

    “殿下当时应该很是痛恨我了”

    李鸿儒喃喃。

    但凡他的上司都会遇到要人时而找不到人的情况。

    这是李鸿儒困扰了很多上司的事情。

    太子需求他,但那时他应该是出于穿越西昆仑山脉的旅途中,哪能去辅助太子。

    这是袁守城算计出来的事情,规避了他在朝廷冥冥中的牵引,也免了他陨落。

    或许那时的太子只欠缺一点点。

    李鸿儒不免也有回想,若是自己在长安城,事情又会发展出什么模样来。

    “他不恨你,他只是惋惜和后悔”苏浅摇头道“若是你在长安,或许他就不会如此冲动了。”

    “殿下是冲动了一些”

    承乾太子不失望于自己谋逆失败,而是察觉自己秉性过于冲动,有着正确的反思。

    这让李鸿儒的态度亦是端正了许多,没有想着谋逆成功等事情。

    若是能坦诚一些,有着相互的沟通

    李鸿儒只是稍做寻思,又迅速摇了摇头。

    作为一国帝王,唐皇修炼的武魄化成舍利子,空有境界而缺乏手段,这是唐皇最为凶险的时候,唐皇如何可能对其他人做沟通。

    相应一些误会不可避免。

    即便是在长安城,李鸿儒也难于更改事实,转而去调和这种矛盾,只会化成谋逆中的一员。

    这让他忍不住有着嘘唏。

    他询问再三,开始跟随苏浅前往墓穴。

    作为谋逆的太子,承乾太子病逝后的灵柩难入昭陵,只能选择葬在黔州。

    太子墓穴并不算豪华,采用青石铺设的墓穴坐落在一处青山土坳中。

    但从这儿往外望便是环绕黔州城的黔河,隐隐中又有众山环卫之势,风位上佳。

    “大唐故恒山愍王赠荆州大都督神道之碑”

    李鸿儒默念了一声,又只觉墓碑上的字有些熟悉。

    “这是陛下亲刻的墓碑”苏浅指着墓碑道“陛下当时亦是悲痛不已,难止情绪。”

    只是短短三年,唐皇的黑发开始转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