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98章 跟牛津合作(第2/3页)

    笑。

    陆器和沈向阳一样,都是世界最顶级的人工智能科学家。

    陆器摇摇头,“我也不擅长做市场,我做的是企业管理,让懂市场人来做市场。在科研上,我也只大体方向,连架构都不做了。”

    周不器摆摆手,有点武断地说“国情不同,国内这边流行的是许名不许利,许利不许名。像医生、教师、科学家这种岗位,因为利益给的不够,所以名望就特别高。美名之下,就会把一些岗位神圣化,比如医生、老师、科学家。尤其是科学家,都恨不得敬如神明了,好像他们什么都懂似的,既然能当官也能办企业,既然管学校也能做市场,既然做战略也能做销售。”

    梁静这段时间跟清华有密切往来,尤其是那些科研教授们,几乎天天都要泡在一起,所以她很了解这个现状,“老板说的这个是个大概念,细节其实很简单。”

    “哦什么原因”

    “信任。”

    “信任”

    “对,就是,嗯”梁静犹豫了一下,有点无奈,“就是科研团队不放心把科研成果授权给第三方公司来销售,只能自己去卖。”

    陆器微微一愣,“为什么”

    梁静狐疑地看他一眼。

    他以前不是在复旦大学当教授吗怎么会不知道

    周不器轻咳一声,帮他解释,“他在国内时,国内还没有推出允许高校里的科研成果向民营企业进行转让的政策。”

    这时,他已经明白梁静的意思了。

    是啊,信任

    谁能保证第三方的销售公司会一心一意地为科学家的利益着想

    比如清华一个科研团队开发出了一个人工智能算法,很先进。紫微星要出资500万元买下。去联系第三方的销售公司,这里就有猫腻了。

    第三方公司的负责人,可以通过亲戚朋友注册一个中介公司,然后由中介公司与第三方公司对接,以100万元的价格买下这个人工智能算法。

    然后,中介公司再以500万元的价格与紫微星完成技术转让。

    通过这波操作,一小部分人就可以通过中介公司赚到400万元的差价了。真正归属到第三方公司的收入只有100万元,拿出一部分当作运营资金,剩下的钱再按照比例分成给校方和科研团队这就严重侵害了科研团队的利益。

    果然,梁静随后的说法就证实了周不器的猜想,随后她还说“工程院的副院长严守阳不就是嘛,他以前是大学教授,后来被开除了。”

    周不器隐约记得是有一位叫严守阳的博士,是今年8月份才入职的,可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他怎么了”

    梁静叹了口气,“他今年才31岁,博士毕业一年就是副教授了。开发了一个通讯方面的技术。他年轻嘛,也没有业内人脉,就委托给学院的院长帮忙市场销售。被中兴以30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他分到了10万块钱,挺高兴的。后来才打听到,中兴的采购价是226万。后来扯皮打官司,打了半年,输了官司,工作也没了。”

    周不器没觉得奇怪,“缺乏法律意识被坑了,这太正常了。学校没搞第三方销售公司,就说明对监督体系没信心,他还相信这种人情往来。吃一堑长一智吧。”

    “算了,不说这个。”沈向阳结束了这个话题,看向陆器,“你在伦敦转了一圈,觉得哪家合适”

    伦敦、剑桥、牛津三所大学,彼此都是死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