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2/2页)

    基因。

    ??除此之外,人类的基因库中,除了“人”的基因,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微生物”的基因。

    ??特别是病毒这种奇特生物,它们的基因很容易镶嵌到人类基因链条中,某种程度上,我们其实是病毒共生体。

    ??这也是为什么,玛尔斯真菌有办法寄生在人体体内,然后逐步和人类共生。

    ??只是一开始,由于玛尔斯真菌不适应蓝星环境,加上诺亚会的研究员,胡乱对玛尔斯真菌进行转基因实验,结果玩脱了。

    ??当玛尔斯真菌逐步适应蓝星环境后对宿主的致死率呈现出逐年下降,到黄修远被去世那一年,当时玛尔斯真菌的致死率,已经下降到四十五万分之一左右。

    ??其实,这也是微生物的生存法则之一。

    ??很多微生物要么是寄生型的,要么是共生型的,而表现出哪种生存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

    ??它们最终会“妥协”,由高致死率的寄生,逐步向低致死率的共生转变,毕竟宿主死了,它们也要死。

    ??在恐荒岛真菌事件后,全球才痛下决心,决定全面严控生化研究,特别是对微生物进行转基因的研究,更是高度警惕。

    ??人类总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却低估了生物的适应力,特别是变异速度惊人的微生物。

    ??“基因锁”这种东西,对于微生物而言,是非常容易失效的,别说微生物了,就算是昆虫,人类的转基因技术,都很难控制它们。

    ??桑巴就尝试使用转基因蚊子,消灭正常蚊子,结果很快正常蚊子飞速进化,仅仅用三四代的时间,就免疫了转基因蚊子的绝育攻击。

    ??这种事情,黄修远见得太多了,人类永远是不长记性的,在转基因技术上翻车的事件,数不胜数。

    ??明明连哺乳动物和植物的转基因技术,都搞得问题频发。

    ??竟然敢在微生物身上,乱搞转基因实验,如果是在实验室的可控范围内,也就算了。

    ??偏偏又喜欢作死,将转基因昆虫、转基因微生物,投入到生产和武器中,然后又传播到自然界。

    ??恐荒岛事件,只是因为太严重了,让人类损失惨重,才被重视起来,但是有非常多真像,早就被掩盖在历史的纸堆里。

    ??在恐荒岛事件后,人类拍摄了非常多相关电影,以及全面还原真实场景的VR虚拟游戏——《恐荒岛—瘟疫战争》。

    ??当时黄修远一直在秘密基地工作,无聊的时候,就玩过这个游戏,这个游戏里面的恐荒岛基地,和真实的恐荒岛基地,是一模一样。

    ??加上非常多背景介绍,黄修远知道这个基地是1990立项、1995年竣工,2007年进行二次改造,2013年期间开始研究玛尔斯真菌。

    ??至于为什么不去南极冰盖,提前将陨石带走。

    ??不是黄修远不想,而是当时恐荒岛事件暴发后,诺亚会销毁了一部分资料,其中关于玛尔斯真菌的陨石发现地点,只剩下非常模糊的一句话:位于南极点附近。

    ??没有具体时间,也没有具体位置,南极点周围那么广阔,简直是大海捞针。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