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三终于出息了(第1/3页)

    ??“陛下。”

    ??萧何恭敬行礼“当为举才。”

    ??说起来可能不相信,这个时代地方上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收税,也不是处理案件,而是为朝廷举才。

    ??说到选拔官吏的制度,第一反应肯定是科举。

    ??可问题是,科举是隋文帝发明的,差着小一千年呢。

    ??远古时代里,采用的是世官制。

    ??也就是说,家中可以世袭官职,世代为官。

    ??某个贵族家中有一个人称为了官吏,那整个家族都会跟着沾光,几乎人人都位置做。

    ??这种事情夏商时代很常见。也就是通常说的贵族世代为官。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这个制度就逐渐瓦解消失。

    ??毕竟这么玩的后果,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等事件都已经让所有人都是看的清清楚楚。

    ??之后就是大秦用的军功爵位制度。

    ??战国时期,列国变法打击旧贵族特权,转而以军功授予官职。

    ??这么做的问题在于,有军功的人基本上都能打仗,可治理地方与打仗是两码事。

    ??会打仗的人不见得就懂得治理地方。

    ??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弄出反效果,把地方上弄的乱七八糟。

    ??而且王霄很清楚,随着战争的急速减少,获得爵位将会愈发困难。

    ??可占据的地方越来也多,人口数量也是可以预见的将会爆炸式增长。需要的官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在有一种就是察举制。

    ??所谓察举制,是有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然后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之后进行任命的制度。

    ??好处是,极大地缓解了官吏缺乏的状况。能被推荐的都有着起码的才能。

    ??坏处的话,看看东汉末年五世三公什么的就知道。

    ??地方上的察举权被名门望族所掌控,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门世家。

    ??机会来的时候,那就是祸乱的根源。

    ??至于脑残弄出来的九品中正制,生生的把人分成等级,彻底稳固了世家大族权势的这种,不提也罢。

    ??最后的话,就是废除了九品中正制的隋文帝,弄出来的科举了。

    ??现在随着大秦的领土急速扩张,寻找举荐足够多的人才就是当务之急。

    ??“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人才。”王霄示意近侍给年轻的萧何上酒。

    ??“明是非,辨善恶。懂农桑,行课税。”萧何当即应声“如此,当可为官。”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

    ??王霄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他再问“你觉得天下间能做到这些的,有多少?”

    ??这次萧何犹豫了。

    ??王霄也不催促,啃光了羊腿直接扔掉骨头,立马就有近侍再次端上来一根。

    ??被捆着在一旁的刘邦,看到这一幕心中羡慕“这就是皇帝啊。”

    ??片刻之后,萧何终于说话了“陛下,天下间有此才能者,当是不少。”

    ??“那能被举荐出来为官者,有多少?”

    ??萧何再次犹豫了,最后一咬牙说“可能不多。”

    ??王霄很清楚,历史上有汉一代,一直为这件事情而发愁。

    ??所以军功勋贵能做官,察举推荐能做官,甚至皇亲国戚都是天然的官吏。

    ??像是刘大耳的祖父刘雄做过范县县令,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