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二章:小心思坏大事(第2/3页)

    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他只需要考虑在最后战争结束的时候,归义城还飘扬着宋军的旗帜也就可以了。

    与赵正有着同样考虑的还有一个人,而这个人才是真正能决定河北路战局的主要人物。

    河北路安抚使崔昂。

    直到现在,崔昂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的战争,是耶律俊蓄谋许多的一次具有决定性的大规模的攻击。

    他仍然认为这只不过是辽国南京道为了呼应西北李续的造反而做出的一种虚张声势,目的就在于拖住皇宋河东兵马,不让河东兵马有机会进入陕西路来围歼李度。

    在崔昂觉得自己完全已已洞察了关键的情况之下,他下达了各地驻军马上反攻,收复失地的命令。

    但在河北路上呆了多年的夏诫却看到了事情的不同寻常。

    不过这位夏大府也有着自己的盘算。

    如果他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崔昂来说一说自己的推断,或者崔昂还会听进去一二,但这一位却从一开始摆出了一幅与崔昂一定要分庭抗礼,你说东我就要说西的态度来,这就让崔昂别无选择,除了坚持自己的主张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缓冲的余地。

    而夏大府,在诸多人面前完全无遗地展示了自己的看法之后,便施施然的离去了。

    他等于是在崔昂自己作死的路上,又死命地推了一把。

    然后,他就回到自己的官衙思考在崔昂垮台之后,自己要怎样来收拾残局了。

    嗯,在这个过程之中,河北路会遭受辽人怎样的摧残,百姓会受到多少的损失,河北路诸军有多少健儿会因此埋骨荒野,并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这些人的事情,哪有自己能回到汴梁,重归两府更重要呢?

    上层人物的想法,与此刻身处一线的那些纯粹的将军们的想法,根本就不在一条线上。此刻的秦敏,已经抵达了白沟驿。这里,原本有一个宋军的小小的军寨,平时只不过是用来看守这条道路,确保通畅而已。

    当然,这个军寨的位置依然卡在了白沟驿最险要的地方。

    两边是险峻的山峰,而中间,便是十丈左右宽阔的道路,这条道路便是通往拒马河的交通要道,出了白沟驿,便能看到一条横贯两耳的浮桥。

    而这条浮桥,便是联系着归义城的血管。

    士兵们坐在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全副武装的每个人,身上的盔甲加上兵器,都有好几十斤重了,一天之中不间断的行军,即便是信安军这样精锐的部队,此刻也是疲惫不已。

    马车自然是有一些的,不过马车之上装载的都是一捆一捆的箭矢。秦宽是老于军事的人,此刻已经过了拒马河的辽军,必然会去抢压白沟驿从而切断归义城数千宋军的归路,所以白沟驿的战斗,肯定是会很残酷很激烈的。

    所以,像神臂弓和箭矢,秦宽是毫不吝啬的大量地给予了自己的儿子。

    秦敏同样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虽然他有一匹很不错的战马,但在最后的二十里路上,他的马上驮满了一些士兵的武器、盾牌,而他自己,却是与士兵们一起步行前进,也是累得够呛。

    不像萧定的广锐军,即便是步卒,萧定也为他们弄到了足够的马匹来帮助步兵进行更高速度的机动。

    信安军不是弄不到这么多的马匹,而是养不起。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萧定那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