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二章 空间袋实验(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第1/2页)

    千万分之三的捕捉率,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就好比某位老司机给了你350G刻录着N位老师精彩表演的BT种子源,结果等你收集到的时候发现一连串代码只剩下了一个问号。

    但不管怎么样。

    能捕捉到极少量的中微子,便足以说明中微子通信并不是做不到更不是不存在,只是难度相当相当大而已。

    起码不像国足世界杯夺冠那样是个虚无缥缈的事情。

    例如咱们大亚湾那边就有一个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基地呢,06年那会儿建成的,专门就是为了研究中微子的相关性质。

    当然了。

    这项技术大概率也是个有生之年系列,不爆发三战的话可能在80-100年后才会有成熟技术诞生。

    那时候某知名的长跑大赛三强估计都决出冠军了。

    不过技术不成熟归不成熟。

    如果将条件限定在数米的距离内,目前的手段还是有办法捕捉到特定的中微子束的——不求它们能传递多少种信息,只要单纯能捕捉到就足够了。

    只是正常情况下,这种距离在通讯方面没什么应用方面的意义。

    五六米的距离,差不多就是在三楼阳台和地面交流,普通人说话都能传的清清楚楚。

    但在此前光门出现的时候,这种超短距离传输便有了用武之地。

    实际上。

    当时穿过光门的人员身上就携带有一个收发器,穿越光门后第一时间便主动发射了三束的中微子束。

    总共蕴含的中微子大约在1.4亿颗左右,和挊一发出来的小蝌蚪数量差不多。

    不过很可惜的是,在这短短的门间距范围内,大本营没捕捉到哪怕一颗中微子。

    这说明二者的距离看似只隔着一道门,但实际上很可能是无线远的折叠空间。

    像林子明他们刚穿越那会儿就曾描述过。

    虽然时间很短,但确实存在着一个无法观测的盲角区间——目前兔子们对其的正式定义是‘时空回廊’。

    也正因如此。

    所谓的直接在两个世界架设水管啦、铺铁路啦、拉输电线的想法统统是无法实现的。

    就像现实中班级里暗恋的女生一样,明明和她的距离看似很近很近,每天下课做操不过半尺之遥,但实际上的距离却又是无穷远。

    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简而言之。

    目前光门没有办法使用其他的骚操作,每天的通行量下限就是七千吨,上限也就一万吨出头并且还不能持久。

    又过了五分钟,张光华走上前:

    “林上校,你们可以出发了,一路顺风。”

    “好的,谢谢。”

    林子明朝他点头致意,随后带着一行六人穿过了光门。

    .........................

    大莫界与本土之间的时空回廊距离不长。

    不过几个眨眼的时间,林子明一行人便回到了本土。

    而就在他们穿越过光门的一瞬间。

    一系列复杂程度仅次于当初‘第一因’的检测设备便紧紧的锁定住了他们——准确的说是魏念东等三位大莫界土著。

    尤其是各位辐射性设备,除了基础的辐射仪外,兔子们甚至准备了大型的核成像系统。(BD微生物不能提,再强调一下)

    毕竟这是大莫界土著第一次穿越到本土世界,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大本营怎么样重视都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