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 浓江灾情(上)(第3/4页)

    前往姉川上游,处理这处堰塞湖的问题。

    这里的姉川就是中文翻译中姊川合战之处,只是日语文字写作姉川故我用姉川描述。

    姉川只不过是一条小溪,水流量并不大,当年姊川合战之时,溪水也仅仅刚刚过膝。

    可是就算这样一座小溪流,供养起近江坂田郡的数万人口,6万多石知行。

    可是这座小溪流同样存在着眼中的问题,那就是在春耕时期水流并不在意供养下面的万亩田地,每年因为抢夺水源而发生的死斗数不胜数。

    秀家感到姉川上游,观察了堰塞湖的情况之后,决定利用这个堰塞湖改造水坝,冬日拦水储蓄,春季放水供给下游耕种。

    不要小看古人的指挥,在没有钢筋水泥的过去,古人纵然不能修筑一座高达数十米的水坝,但是根据落差逐级修筑小型坝体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水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封堵水流的坝体,只不过是用石块塞到装粮食的稻草袋中,然后将这些石袋填入水中筑城坝体。

    由于石块之间存在间隙,于是在坝体修筑完成之后,在其内侧设置专门堵水用的木板以达到蓄水的作用。

    每一座坝体的储水量都不太大,在水坝边上开挖泄水道,溃水的冬季可以把用木门将水堵在坝体以内,春夏雨季之时,在泄水道泄水的同时,还能将插在石坝内侧堵水的木板抽起让多余的洪水快速泄去。

    由于坝体并不高的缘故,其储存的水量即便淹没坝体也不会能将坝体冲散看。

    这也算是古人的智慧了,在江户时期得到广泛运用。

    除此之外就是开挖下级河道宽度,在平时蓄水之时可以用来增加蓄水容量,等到汛期可以用作泄洪之用。

    这些都是秀家根据后世经验总结而来,将任务派下去之后自然由当地奉行组织人力进行施工。

    江州、浓州一山之隔,近江的百姓自然知道了美浓的灾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根本不需要秀家出手救济就主动进入到姉川改在之中。

    就连陪同秀家至此的长束正家看到设计后都惊讶不已,直言如果治水有效的话,必然会像全国推广。

    其实日本各处溪水水流不足的问题不至近江一处,都是春耕之时瞬时水流不足,而秋冬之季大量的水流浪费。

    这些溪水大多如姉川一样水量稀少,水深及浅,又不能在里面养鱼,完全是平白无故的浪费掉。

    近江尚且较好,毕竟临近之处有琵琶湖这么一个日本最大的淡水湖水源,其他领国可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水源浪费了。

    而长束正家也看出了秀家此策的优势,确实有助于解决各地秋冬水流浪费,春耕水流的不足的问题,况且蓄水的坝体水深增加谁不能还能用于养鱼增加经济效益。

    将姉川的事情交给当地奉行之后,秀家等人翻过山岭便来到了后世鼎鼎有名的关原之地。

    关原并不是此地的专属名称,原意是指两山之间的平原之初,日本有许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关原”,知道在历史上那一战之后,“关原”这个名字,就成了美浓西部的这片地区的特指。

    也不知是此地成就了关原,还是关原成就了此地。

    站在历史上毛利秀元本阵南宫山头,秀家目光所见整个东部美浓平原都陷入一片烂泥之中,百姓深一脚浅一脚艰难的行动着,想要从被冲毁的屋舍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