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洛中速回冈山议大事(第2/3页)

    出更多的粮食。

    而大明和领主们在收到税前之后,再用低价从座商手中购买比标准石高制更多的粮食,这部分粮食即便不吃,待到明年春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卖也是能赚得一大笔利润的。

    可以说无论是日本的贯高制,还是明朝的一条鞭法,本质上是简化了征税的流程,但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粮食作为等价货币的时候,反而是一种坑害农民的法律。

    此外石高制比贯高制更加灵活,比如某个小村子在深山里没办法种地,但树木多盛产木炭,那么可以用木炭来抵消地租,每年只需要上缴一定的木炭就行了,仅有的一丁点土地种出来的粮食留给村民们自己吃。

    但如果是陈旧的贯高制,那么农民得自己把粮食以及木炭背出山区卖掉,并且换成钱来给封建领主交税,古代又没有高速公路,这一路上消耗的粮食和人力成本可是很高的,弄得农民苦不堪言。

    比如你作为一个农民,领主要你给我20人民币作为交税。

    而你农民手上只有日元,所以你要兑换成人民币才能给我,但市场上人民币少,你用17日元兑换不到,可能要用25、30元才能兑换到,这样你就要多付出成本才能完成交税。

    或者我领主仁慈,表示收日元也可以,但老爷我到京都兑换也要手续费,所以你不能给我340日元,而是要给我500甚至600日元。

    你是农民你肯接受

    贯高制本身就是从镰仓时代、室町时代遗留下来庄园制经济的残留产物,计算出来的土地税是虚的,总之你可以理解为时代的眼泪,等到了安土桃山时代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相比较西国,关东地区更加复古,对于压迫接受程度更高,对于武士阶级更加敬畏。

    因为很多普通民众在几百年前都是被征服的阿依努人后代,数百年来就被灌输被压迫的思想。

    而西国不一样,民众大多都是大和民族的后代,千百年来下来一揆了一茬又一茬,西国的领主早就已经受不住了。

    特别是应仁之乱之后,如果领内发生一揆很有可能被周围的豪强找准机会摘了果子,最后彻底失去领地。

    这就使得无限制的压榨普通民众已经不可能的,西国的诸多大名为了保全领地,同时为了团结领内民众,被迫的开始了石高制改革。

    但是关东不一样啊,领主们从上到下享受了几百年压榨底层百姓的快乐,自然不愿意随即变更石高制。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如果继续维持贯高制,那么今年收上来的税钱连粮食都买不到,北条氏直无奈只能被迫下令领内的夏粮和秋粮全部用粮食等额征收。

    至于征税后剩下的这部分粮食,也不准民众随意变卖,要卖只能卖给北条家指定的商号,至于价格北条老爷仁慈准许你们在等价兑换税前的基础上提高一成出卖。

    是不是觉得很过分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北条氏直为了防止百姓将粮食随意卖给商号,学者德川家康关闭了边境不许粮食运出。

    目的就是让其他不具有北条背书的商号即便把粮食收上来了,也只能按照官价亏本卖给北条氏。

    可是关键是这些座商多多少少都有北条领内各个豪族的影子啊

    这些豪族本来还打算借着北条氏的东风,吃一笔乡下土民的骨血,谁承想北条氏直直接把他们一起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