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章 日本予朝鲜招谕文书(第2/4页)

    入大明国,易吾朝风俗于四百州

    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在方寸之中。

    抛开事实不谈,秀吉这几年文学素养是有进步的,单纯从那句“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风俗于四百州”确实写得豪气云天,有当年曹丞相的味道。

    可惜你没有人家曹丞相的实力啊,最后不过是徒增笑尔。

    秀家也没有想到秀吉会在答书中如此露骨地写下这句话,直接将侵吞大大明的野心不加掩饰的展现于世人面前。

    然而接下来的话更加露骨

    贵国先驱而入朝,有远虑无近忧者乎远邦小岛在海中者,后进者不可许容也。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

    予愿无他,只显佳名于三国已。方物如目录领纳,珍重保啬se,不宣。

    当秀家把国书合上,就看到对面金成一那愤怒的面容,就连边上的黄允吉也再也按捺不住,当即向一旁的宗义智质问道“这份国书当真是阁下官方所书吗其中的许多内容恕我等不能接收。”

    黄允吉指出主要是三点,其一是将称为“阁下”改为“殿下”;其二是将第二段从“郁郁久居此”之后的内容删除;其三是将第三段的开头“入朝”,及之后的“方物”部分进行修改。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前面两点已经解释过了,关于后面两点,朝鲜人认为“入朝”一意指秀吉要求朝鲜派人前来日本朝见,这不符合最初召我等来日本的前提。

    虽说现如今人已经来了,但是这个名义上的事情必须要掰扯好,自己是作为外邦入使庆贺来的,可不是以臣属的身份“入朝”的。

    另外“方物”的意思是上封收到的来自藩属国的贡品,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进行的称呼,他们认为这是秀吉对朝鲜所赠送礼币的蔑称。

    别看朝鲜国的两班贵族高高在上,实际上朝鲜国是此时世界上最卷的国家,其国内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

    官员们面对的最严重的威胁就是党政,特别是对于外交官来说,他们的出使代表着国君的颜面,一旦有失矩的情况,很有可能被对手抓住机会,狠狠的针对,最后导致家破人亡的局面。

    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又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性命考虑,黄允吉和金成一都必须让日本修改这份国书,不然他们宁愿不接受国书回去。

    与以上四点相比,第一段中那段秀吉对自己僭越的吹捧甚至都不算事儿了。

    秀家听不懂朝鲜语,就听着对面这一个思密达,那一个思密达的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堆。

    不过通读了整篇国书的秀家,就算听不懂朝鲜人在说什么,也能猜出个不离十来。

    宗义智和景辙玄苏在一旁安抚着朝鲜使者,他们托词是写这封国书的人用词失误,他们愿意将“阁下”改成“殿下”,并将“方物”改成“利币”,但是对于两段删改并不同意。

    特别是“入朝”部分,景辙玄苏解释说“入朝”乃是“入朝大明”的意思,是想要让朝鲜带着日本去拜会大明,并没有他们所想的“入朝日本”的意思。

    但是这些话显然是在湖弄人,就算是这个意思,第二段末尾的两句话又作何解释呢

    “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风俗于四百州”又作何解释呢

    也许是看到秀家就在边上,让他们不好继续湖弄这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