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章 壬辰倭乱(13)大明初反应(5.2K)(第2/4页)

    打死。

    到了万历继位之后,石星好不容易平反,不过因为与张居正闹翻,他只好弃官回家,一直到张居正死了,他才又回到中枢。

    石星这个人擅长庶政,精于理财,在户部干的有声有色。万历十九年因为边患不断,前任兵部尚书张国彦迁刑部尚书,不久之后致仕,石星随即补任兵部尚书。

    石星读完杨绍勋的奏报,心中惊疑不定。毕竟在大明心目中,朝鲜也算是众多藩国中的强国。

    因为朝鲜国力强盛,土地又相对贫瘠,征伐和收获不成正比。恰逢那个时候朝鲜国王李成桂对大明非常恭顺,洪武皇帝随即借驴下坡定下来朝鲜为不征之国。

    在石星的印象中,朝鲜坐拥三千里天险,带甲之士20万,即便对面倭寇也有20万人,怎么可能半个月丢失王京,才一个多月的功夫就已经被人打到丢失6道的程度了呢

    感觉事有蹊跷的石星,拿着奏折亲自走到正在吃饭的信使面前向其询问此封奏报所说了朝鲜的事情是否属实。

    那名信使是杨绍勋的亲兵,身处广宁也多少知道一些事儿,随即他便将自己的听闻的情报一股脑的透露了出来。

    石星在其中抓住了一个重点。

    原来在去年朝鲜那边就有传言,说日寇即将侵犯大明,当时辽东都司内部传闻朝鲜有意与日本勾结一齐进犯大明,为此还派人去与朝鲜对峙。

    后来已经退休的许阁老力排众议,认为朝鲜不可能与日本勾结,这事儿才逐渐平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石星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会不会是朝鲜故意和日寇勾结,为日寇侵犯大明让出道路呢

    毕竟此前山东巡抚汇报朝鲜有日寇侵袭的时候,朝鲜朝廷上下面对咨文的回复确实有些暧昧不清。

    但是这个念头很快被另一个消息打消。

    原来那名使者再报道“朝鲜此前派出了求援的使者,不过又被朝鲜朝廷追了回去,朝鲜使者刚退回国内又被朝鲜王派了过来,眼下已经在辽西了。他与朝鲜使者还在驿馆碰了面。”

    但是眼下情况还没有摸清楚,朝鲜毕竟前不久才奏报了大明倭寇无须担心。

    因此他只能与内阁商议之后指示保定总兵倪尚忠移驻天津,同时加强蓟州、山东和沿海的战备工作。

    同时行文辽东都司,特别是杨绍勋,让他尽快摸清楚朝鲜的真实情况。

    对于万历朝鲜战争,很多人一直有一种普遍的误解,特别是许多历史知识不深厚的明粉,人云亦云的意外大明应该是应朝鲜的再三请求这才出兵的,整个过程堪称反应迟缓和默然,因此才在初期遇到了战败。

    其实这是一种刻板的以历史套事件,以结果推过程的刻板印象。

    真实情况是万历皇帝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了,但是对于军情依旧非常重视,任何有关战争的情报都会第一时间送到他的面前。

    在听闻朝鲜半岛局势一日数变的情况后,大明的反应很隐晦,但也出乎寻常的积极。

    此前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之所以会派人询问朝鲜的情况,便是受到了朝鲜内阁的授意,他们在收到山东的奏报之后,很快作出了反应。

    历史上在朝鲜求援使者还没有进京之前,万历皇帝便已经立刻作出反应,他下令辽东都司发两队精兵支援朝鲜,还派人送去了2万两银子充作军费,后续还有20万两银子再筹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