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 壬辰倭乱(14)朝鲜请内附(第2/4页)

    此,从这些安排的时间点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年轻的皇帝来说,朝鲜发生了什么他根本不关心,朝鲜是带路党还是受害者他也不在乎,对于他来说1个敌人还是2个敌人都是只有“战之”这一个选择。

    然而万历皇帝的雄心并没有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彼时前首富王家屏刚刚告老还乡,整个内阁只剩下了已经70岁的赵志皋,一个人全挑内阁诸事。

    人家已经活了这么久了,早就是官场老油条了,内阁只有一名辅臣,这中石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根本约束不住群臣。

    再加上眼下朝廷正面对宁夏之役,确实没有精力再东边再开战场,因此朝中便有了反对援朝的声音。

    反正现在朝鲜也没有正式求援,贸然出兵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候反倒被其他藩邦认为我天朝别有用心,落人口实。

    宁夏之役与万历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并称万历三大征,但是宁夏之役的规模与后两个不可同日而语。

    宁夏之役本身是因为一名戍边的蒙古明将哱拜不满朝廷,与当地守军勾结占据了宁夏城反叛朝廷。

    宁夏乱兵的规模将将过万,而大明已经调拨了辽东、宣大、山西、浙兵、苗兵数万人围攻宁夏,虽然还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不过宁夏之役从万历决定动手的那一刻起便已经胜券稳操。

    而万历朝鲜之战不一样,尽管此刻还没有开战,但是万历皇帝已经明显的感觉这一次的倭寇来势汹汹,他需要尽快平定宁夏,才能抽出兵力解决倭寇。

    在此之前,他需要尽可能的完成倭寇的情报收集,情况允许的话,先派一部分军势入朝拖住倭寇,等到宁夏那边解决了,自然可以安心的去收拾那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猴子。

    群臣议论纷纷,赵志皋自然也不敢批红,这封圣谕就这么以中旨的方式发去了辽东,好在此刻的明朝皇帝还没有被这群读书人架空,中旨发出去还有效力,很快就送到了辽东总督蹇达手中。

    蹇达看着这封谕旨看了半天没明白万历皇帝的意思,主要这2万两银子和派出的军队数目实在太过尴尬,拿去出兵抗倭完全不够,用来接朝鲜国王李昖入京却是太过富裕了。

    好在辽东巡抚郝杰是个人才,最关键的是他是当时大明朝时期少数对日本有兴趣的官员,搜集了很多日本的资料。

    后来他将这些资料整合在一起,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日本文化及历史考据的论篇日本考。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这个时候的大明很幸运,永远在关键的地方有关键的人在,不像50年后的大明朝廷,官员尽是无能口嗨之辈。

    郝杰看过谕旨很快理解了万历皇帝的意思,向蹇达解释了其中的深意,很快蹇达便下旨派出马步军1000人,分为两部入朝。

    然而命令还没有下达,就从朝鲜那边传来消息,日军已经进入朝鲜陪都平壤,朝鲜八道已尽数沦丧敌手

    后世的人很难理解朝鲜王李昖对金命元等人的信任,明明汉城、临津江一溃宰溃,可是他依旧将其任命为平壤守备的将领,最后结果就是日军尚未临城,他就弃城而走。

    日军一开始还不放心,认为朝鲜军在平壤必有埋伏,等过了大半天确认城内只有百姓之后,才放心入城,彼时金命元早就溜之大吉了。

    听到平壤陷落的朝鲜王李昖终于反应过来这些国家要没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