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一十六章 断章取义也,小道耳(第3/4页)

    也。

    在魏晋南北朝的征伐年间,屠城就跟家常便饭一样常见,各种把人当军粮更是层出不穷。

    但是苻坚征战一生,未曾大屠一城一地。

    前秦天王福建,的确是仁君典范,最后也因为这个仁字,最后,被他宽宥的羌人姚苌杀掉了这位仁君。

    胡濙在跟陛下讨论魏晋南北朝的大思辨,这是苻坚的思辨。

    “陛下,最后府兵制的出现,就是陛下所说的劳动资料的变革,最终奠定了唐之鼎盛。”

    魏晋南北朝的思辨进行了四百余年,真的从头说到位,怕是要说道明年中秋节也说不完。

    胡尚书并不打算打扰陛下陪泰安宫的家人过中秋,所以选择了长话短说。

    本来唐朝之鼎盛,应该在隋炀帝杨广手中绽放,可惜杨广梦忆江南好。

    隋朝的建立,是中原王朝四百年的大思辨的结果,在这四百年的时间里,地方离心力的彻底破产,世家大族的末日随着府兵制的到来,慢慢走上了终结的道路。

    生产资料的改变,导致了生产关系的改变。

    杨广就是什么都不做,他带着四百年大思辨的成果,也能混个千古完人之类的当当,可惜最后成为了网庙十哲。

    胡濙稍微犹豫了下,眼神变得锐利了几分说道“陛下,其实正统年间,人丁并不兴旺。”

    “寰宇通志修了一部分了,臣看了许多地方志书,二十岁到六岁的人口,不足宣德十年出生,也就是三十岁到二十岁年龄段人口数的一半。”

    “正统年间还算了不到十五岁的成丁。”

    朱祁钰陡然瞪大了眼睛,眉头紧蹙的说道“啥玩意儿”

    度数旁通以来,朱祁钰要求将人口分年龄统计。

    十五岁以下,十五岁到三十岁,三十岁到四十岁,四十岁以下等计数。

    寰宇通志还要修个几年,尤其是人丁核查这件事,是大明朝考成法重中之重。

    结果现在胡濙告诉他,大明正统年间人口不增反减,让朱祁钰瞪大了眼睛。

    胡濙犹豫了下问道“陛下当初李贤上书,请求裁撤鞑官、鞑军,稽戾王不从。”

    这件旧事朱祁钰当然知道。

    土木堡天变之中,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就是大明的鞑官,他们带领的鞑靼马队,前往鹞儿岭拒敌。

    朱祁钰当时心里有点疑问,是不是这些个鞑官带着鞑军,不肯力战,才搞出的土木堡惊变

    于谦在京师之战打完之后,巡视边防,朱祁钰还专门叮嘱于谦去鹞儿岭看了看。

    尸体是不会撒谎的,鞑靼马队全军覆没。

    胡人恭顺侯吴克忠伤了一条腿,被打下了马,但是拖着半个身子还在射箭,最后箭矢射尽力竭被刺死。

    吴克忠和吴克勤死在了鹞儿岭,都督吴克勤更是身中十数创而亡。

    朱祁钰将土木堡之战前前后后研究过许多次,大明军在撤退途中,突然转向,稽戾王忽然驻跸意决战,是导致了土木堡惨剧发生的主要原因。

    土木堡惊变跟鞑官没多少关系,朱祁钰在得到了于谦的调查之后,没有为难吴克忠和吴克勤的后人。

    但是胡濙说到这件事,让朱祁钰的眉头紧皱了起来,李贤难道是在空谈吗

    还是说,当时的鞑军、鞑官人数太多,引起了朝中的非议

    胡濙从翰林院拿来了一本修了半截的寰宇通志,递给了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