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一十章 世世相保,垂利无穷(第3/4页)

    一轮的人事任免。

    “陛下,咱什么时候回京啊”兴安似乎是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朱祁钰一乐,问道“谁给你递条子了皇叔宗亲朝臣”

    兴安见瞒不住,笑着说道“都有,皇后千岁也问了。”

    高婕妤不受宠,这是一件让人比较意外的事儿。

    按理来说高婕妤普遍比后宫诸妃嫔小了近十岁,正是水灵的时候,男人嘛,都喜欢年轻的,不希奇。

    高婕妤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手谈也堪称国手。

    皇帝不宠爱高婕妤,这是事实,时至今日,陛下也多数去冉思娘的房里过夜。

    朱祁钰也不是有毛病,而是这个高婕妤实在是优雅,整日里不是弹琴就是谱曲,玩的东西,朱祁钰大抵不会。

    朱祁钰是个俗人,他喜欢钓鱼。

    襄王问,是因为襄王有点顶不住压力,请求陛下支援;

    宗亲武勋们问,自然是希望陛下回京主持公义;

    朝臣们问则是陛下离京日久,冬序已经有了缓解,陛下到南衙就是募集善款、推行记账货币、推行农庄法,这些都在稳步进行;

    也该回京了。

    朱祁钰摇头说道“再待几个月吧。”

    兴安猛地瞪大了眼睛,陛下的行程就安排到了松江府,而且一切按计划进行。

    按之前的预计,陛下应该在十月份回京,一路上游山玩水,不耽误回家过年。

    可是陛下这一开口就是几个月,显然是还有事要做。

    朱祁钰解释道“江西农庄法的推行受阻,就这件事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凤阳、湖广、两广、浙江、江苏都在看着江西。”

    “朕此时回京,姚龙、杨翰是办不下这些江西缙绅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农庄法推行受阻。”

    “而且废太子黎宜民回到交趾之后,交趾定然大乱,朕在南衙,也好及时应对不是”

    “今岁就不回京过冬了,让皇叔再挺一挺。”

    兴安俯首称是,陛下的决定就是最高意志。

    北衙是绝对忠诚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围绕着降袭制展开的政斗,大家都非常有默契的将影响,缩小在极小的范围之内,都在等着皇帝回去。

    一个小小的交趾,为何陛下如此忧心

    因为郡县安南为交趾,是大明开海之路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大明再次伟大的重中之重。

    而且,交趾每年超过三百万石的粮食进口到大明,从宏观上将,可以有效平抑大明粮价。从地方上讲,交趾的粮食是大明松江府粮食的主要来源。

    松江府种棉花不种粮食,而且工坊遍地,几乎不产粮食,如果交趾大乱影响到了松江府的粮食供应,那些个早就磨刀霍霍的缙绅们,会直接把松江府粮价抬到天上去。

    “那就只能让襄王殿下再撑一撑了。”兴安倒是没有反对。

    襄王还能撑得住吗

    人不逼一逼,是不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的。

    大明皇帝的圣旨,在官道驿路上飞驰着奔向了九江府,而杨翰提前收到了消息,鸽路比官道驿路要快很多很多。

    杨翰收到了消息之后,就找来了姚龙宣旨。

    鸽路来的圣旨并未加印,就是个提前通气儿,也并没有加黄锦,就是一张很单薄的纸张。

    姚龙也见怪不怪了,陛下尚节俭,就是通过官道驿路来的圣旨也没有。

    但凡是不是恩封需要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