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04章 那些人可不是吃干饭的(第1/2页)

    这侯爵是大明官阶品序中的超品,即为超过一品之意。

    这世界上的爵位封号是起源于中国,在欧中中世纪的时候才传到了欧洲,欧洲才产生与中国爵位相对应的一些封号。

    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蔡国、卫国、邢国等等。

    明代异姓封爵,为公、侯、伯三等,用以封赏功臣和外戚。功臣封爵之时有铁券,外戚没有。

    没有子爵和男爵这种玩意。

    理论上,无论是公爵、侯爵还是伯爵,也无论是功臣还是外戚,爵位都有“世爵”和“流爵”之分。

    所谓“世爵”,即为世袭罔替之爵;

    所谓“流爵”,则更接近一种特殊的官位,不能传给子孙,人死爵除。

    但实际上,除了明孝宗张皇后(就是那对一夫一妻制的帝后)的兄弟、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伯张延龄封了流爵之外,其余所有爵位都是世爵。

    也就是说,实际上明代的公爵、伯爵和侯爵都是世袭罔替的。

    部分人死后会追封更高的爵位,公爵会追赠郡王,侯爵追赠公爵,伯爵追赠侯爵。

    当然,到了嘉靖朝的时候这爵位也分为两种册封方式,这个规矩还是在正德皇帝的时候出现的,那就是中旨册封和诏书册封两种。

    中旨册封的爵位都属于流爵,就是一世而终的那种,就像是苏超先前的那个定边伯,和陆炳的忠诚伯,都是中旨册封的。

    而诏书册封的却是属于世爵,是世袭罔替的,只要被封的人家里没有断了男丁,这个爵位就会一代代的传下去。

    因此,只要嘉靖皇帝用了诏书册封了,那么就代表着苏超和陆炳的侯爵是世袭罔替的。

    再补充一点,清随明制,并不是说处处直接拷贝的。

    明清两代的爵位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清廷说是降等袭爵,但是民爵从一等公到恩骑尉足足分出了二十七级,顺治封的一等公,传到辛亥革命都还没降到三等伯呢。

    这也是陆炳为什么得封侯爵之后会欣喜若狂,因为有了他当了侯爵以后,他陆家就算是有了真正的铁饭碗,只要大明不倒,他陆炳的子孙后代不造反,他们陆家就不会衰败下去。

    即使是没有权位,凭着侯爵这个封号,他陆家主脉也能活得逍遥自在。

    嘉靖皇帝封了苏超为侯爵,这道旨意最少也要一个月以后才会送到苏超手中。

    因为诏书在南下送去给的时候还会在沿途知会一下各省,这叫传诏天下,因此这速度就会慢了很多。

    而此时的苏超自然不知道皇帝已经册封他为冠军侯了,而且他也没有时间去考虑自己会不会升爵位,因为倭寇来了。

    这次倭寇的到来令苏超极为意外,因为倭寇并没有像他预料的那样去攻打福宁城,或者是攻打宁德城,而是那些倭寇一分为二,同时攻击福宁城和宁德城。

    这一点不光是苏超没有料到,就是戚继光和卢镗也没有预料到。

    听了毛海峰叫人送回来的消息,苏超觉得自己还真的是有大气运的人。

    原本他将大军分为两块,分别防守福清城和宁德城,他就觉得这压力打了一些,但是他没想到倭寇会这么体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