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2章 初阳旭日(第3/5页)

    一体,每逢月食便攻讦后宫、皇后的道统,哪个对少年张宗子更有吸引力由于张宗子自诩自己很聪明,答案是无疑的。病愈后不过是几天的光景,他越发有尽弃从前所学的倾向,狂热地学习着所能接触到的一切知识。

    还有些话题是他现在无法参与的,但张宗子听的时候也很认真,比如徐先生和李先生便曾围着用木头雕刻的天体模型,谈论着该如何验算黄道角,讨论着这些年来的异常天候,是否和黄道角的变化有关,这里有许多东西都是张宗子不懂的,但他非常的感兴趣。

    先生们谈论得更多的还有历法的问题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大统历,也就是黄历,是很不准确的,基本不能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很多地方都在用传教士带来的西洋历,买活军这里还用的是黄历,但他们根本不按黄历来安排生产。连张宗子都知道,朝廷久有重修历法的念头,只是朝野间也有些反对的声音,认为这是背弃了祖宗家法,而一向很主张修历的徐先生,之所以辞官归隐,除了朝廷政治黯淡,阉党逐渐兴起之外,多少也有修历遇挫的原因。

    在买活军这里,修历法似乎跟祖宗家法完全没有关系,就如同日食月食也不能和政治挂钩一样,买活军所竭力推行的恰恰是一种就事论事的风气,这种简洁明快的气质,正是少年张宗子极为欣赏的虽然买活军也有个神神叨叨的谢六姐,而且他们拿出的那些莫名其妙的仙器也很多,但他们反而是在规避任何神秘的氛围,在买活军的报纸上,仿佛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话题,天文可以谈,地理可以谈,气候可以谈,是什么就是什么,绝不会和天人感应联系在一起,没有人会曲解、隐射,咬文嚼字地追究发言人的心态至少现在,买活军是不讲这些的,他们要修历法就是因为现在的历法不好用了而已。

    从两位先生的言谈看来,他们对自己被掳掠的原因是清楚的买活军要修历法,而张宗子也能想到先生们的不得已,既然被买活军盯上了,那么除了就范之外,还能怎么办呢京城是不能去的,那是阉党的地盘,内陆也不太平,若要抵抗买活军则不免连累乡里,因此只能暂且屈身从贼虽然张宗子在买活军的船上待得很愉快,但他总觉得两位先生年纪都很大了,思想便不易发生改变,总是那些一味忠君的老古板。

    张宗子自己忠君不忠呢他偶尔也想这个问题,答案令人不安的清晰他不忠君,甚至还觉得倘若买活军能一直这样下去的话,那么便生活在买活军的领地里也蛮不错的,虽然买活军并不会因为张宗子的文采便对他另眼相待,但他们显然更有才干,而且也不在乎张宗子自己去追逐文学,只要他追逐文学的时候能服从管理就行了。

    研究农学可以丰产,粮价下来,便有更多的百姓能够吃饱,研究工学可以造梳棉机各式各样的机器让棉布也便宜了,那么衣服就跟着便宜,百姓们就能够穿暖了。尽管张宗子并不具备这些才能,但他也很愿意看到更多的百姓们能过上更体面的日子,至于他自己,在这些百姓中是否依旧格外富裕,他也不是特别的在乎。

    他也知道,买活军占据天下之后,他家或许不会像是从前那么有钱,不过张宗子大概是一出生就很有钱,所以他看待钱财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态度他觉得钱多钱少虽然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钱能买来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